泊潮龙舟是以海南省泊潮村而命名的一种海上龙舟。泊潮村地处海南省儋州市西北部的沿海地区,广阔的海域造就了泊潮村独特的海上龙舟。在泊潮村,村民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当作了自己的传统节日,渔家村民都认为端午节是最幸福的日子,而泊潮龙舟则是端午节更不能缺少的一项主要活动。
在每年的端午节当天,人们都会到海边观看村中的龙舟竞赛,这是泊潮村端午习俗的一项主要活动。这一天将会吸引周边地区,同时也有毗邻县份的观众专程赶来观看,其场面热闹非凡,人山人海。泊潮村端午节的龙舟活动分为表演和竞赛两个部分,首先由泊潮村和各村青年男子组成的龙舟队沿海岸线娱乐表演,表演过后各个龙舟队便会自发性的组织激烈的龙舟竞渡比赛,直到下午六点多活动才会结束。
泊潮端午的海上龙舟活动始于清代。在泊潮村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在一千多年以前,曾有姓陈与姓杨的两位将军驻军泊潮,泊潮村民为了感谢将军的守卫便在村中修建了陈杨庙。当时曾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泊潮村的村民出海捕鱼一直都是无功而返,对于这个以捕鱼为生的临海村庄,饥饿的威胁逐渐蔓延开来。无奈之下,村民便准备了贡品和香烛到村中的陈杨庙祈祷。不久之后,村民出海便能满载而归了。从此以后,泊潮村的村民便会定期到陈杨庙中祈祷风调雨顺、鱼儿满舱。久而久之,陈杨庙的祈祷也成为了当地端午节开展龙舟活动的一项重要祈祷仪式。泊潮村村民的端午龙舟活动不仅是当地村民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同时也是泊潮村民祈祷一年风调雨顺和幸福平安的祈福仪式。
在泊潮村,大多的村民都会扎制游龙,许多人在少年时期便学会了扎游龙,村里从来都不缺人手,每逢端午节前,大家都会自发地组织编扎游龙。
在泊潮海龙舟的制作工序中,最为重要的是龙头和龙身的扎制,其中仅龙头的扎制就需要耗时一个星期,这相当于整个龙游扎制过程的一半时间。编扎精巧的游龙头,其鼻子、眼睛和龙嘴都非常灵活,比赛时龙目活态尽显,龙嘴更是能吐出寄托着泊潮村民对美好生活愿望的对联。与灵活的龙头相比,泊潮海龙的龙身则需要稳定的骨架来经受海上的风浪。每逢端午前,泊潮村民便会提前搜集新鲜结实的竹子,在扎制前先将竹子剥开并盘绕钢丝以保证竹子的硬度,以其编制的龙身往往都十分稳定结实。等到整体骨架扎制完成后之,便会贴上村民自制的画纸,同时村民也会把将要放置游龙的渔船涂上亮丽的颜料。
在端午节的当天上午,泊潮村的村民就会将扎好的游龙固定在渔船上,再来到村中的陈杨庙。此时,会有歌手唱起儋州调声以祈福祭拜,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者将主持仪式,亲手持笔沾上墨水后郑重地给游龙点睛,寓意赋予游龙生命,点睛之后的龙舟便可以下水了。
在龙舟活动开始的同时,村里的人会搬出十只大鼓,奋力地敲击来增添节日的喜庆,身穿盛装的年轻人将一边划着龙舟,一边做出幽默风趣的表情,给岸上的村民带来欢乐。随后,村民纷纷走到海边尽情地游泳,俗称“洗龙水”。之后,将进行激动人心的龙舟竞赛,岸上的村民将会击鼓呐喊,为自己所喜爱的龙舟加油助威,场面热闹非凡。最后获得胜利的龙舟队伍将获得村里提前准备好的大竹筐,里面装满了粽子等多种简单的奖励品。事实上,大家并不十分在意竞赛的输赢,而更多的是在尽情的享受泊潮龙舟带给大家的欢乐。
目前,泊潮海龙舟已于2017年被列入了海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名录。泊潮龙舟的端午活动和编扎技艺已经在泊潮村传承了数代,至今已拥有百年历史。对于泊潮村民而言,端午节要比过年还隆重,海龙舟是泊潮村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项体育活动。
泊潮海龙舟作为海南沿海地区的一项传统节日运动,蕴含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其编扎形态各异,每个龙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造型,是一种罕见的海上龙舟项目,具有独特的海南特色,其自身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观赏价值、广泛的群众性体育价值以及休闲娱乐等多元的内在价值,是海南省独具特色的一项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本章图片均由儋州市文化馆柯人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