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云阳板的流传区域为甘肃省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地区中部。
云阳板是陇西民间流传的一种舞蹈,它是从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曹国舅所持法宝“云阳板”演变而得名的。
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陇西城南的仁寿山都会举行万人朝山盛会,这一天,男女老少倾城而出,四乡村民也远道而来,仁寿山上人流如云,热闹异常,云阳板舞便是朝山庙会的主要内容。城里各村都要组织云阳板表演队上山表演,队员都是从本村社挑选的青壮年男子。
“陇西云阳板”形成和流传较为久远,它的起源可追溯至唐代的“拍板”,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陇西云阳板”的流传虽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的祈雨仪式,但经过千百年的传承,现已演变为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和日常文娱活动。同时陇西云阳板作为一种独特的节日文化,也是陇西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信息,其狙犷、雄浑的表演风格与西北人自古以来的尚武风俗相融合。
“陇西云阳板”作为传统的民族文化遗产,是典型佛道合一的宗教祭祀活动产物。云阳板演出队员头束双髻,顶戴红花,披云肩,系战裙,足登青线麻鞋,上缀一颗鲜艳的红绒球。
道具云阳板长约三尺,宽二寸五,四片为一副,内贯铜钱,装饰有精美图案,拍击脆响,是表演者手持的道具。
仪仗有八面大旗,图案分别为龙、狮、虎、豹、日月、星辰、朱雀、玄武;清光伞四大一小,旌幡八面,另有绘制释迦牟尼佛像的巨幡一个。
伴奏乐器以唢呐吹奏为主,配有钹、锣、磬打击乐。音乐属于典型的中国民间音乐五声调式,以徵、羽两调式旋法构成。且与道教及其活动音乐旋律极为接近。
陇西云阳板表演从道具、队伍、内容、形式、乐器、乐曲都有一套基本的程序。陇西云阳板的主要动作,是由我国西北特有的民间单手鞭杆和双手鞭杆武术套路演变而来的,表演者采用抬、劈、挥、压、转等动作舞动云阳板,下肢基本动作由马步、跨步、半蹲、深蹲、跳跃、转身、旋转等动作组成。
云阳板表演队一般一组有4人,舞者手持云阳板作舞器,双手各持两片下端,排成双行,两人一列,作对称式挥舞行进。陇西云阳板行进队列为:前导仪仗八面大旗,图案分别为龙、狮、虎、豹、日月、星辰、朱雀、玄武;中间为云阳板表演队八人两组或十六人四组作对称式挥舞行进;后为清光伞四大一小,旌幡八面和民间乐队;最后有绘制释迦牟尼佛像的巨幡一个和香炉、香案等物。民间乐队伴奏乐器以唢呐吹奏为主,配有钹、锣、磬等打击乐,音乐属典型的中国民间音乐五声调式,以徵、羽两调式旋法构成。
云阳板表演队员排成双行,两人一列,随音乐节奏,大跨三步向前对齐,拍板举成“人”字形时,一足蹬空鹤立,接着大锣“咣”的一响,足即落地,板随之齐拍“啪嗒”脆响,节奏整齐,极有韵致。时而舞板着地,铿锵有力;时而舞板互拍,金戈齐鸣;时而舞板划空,风声呼啸,八阵图再现,令人眼花缭乱。
“陇西云阳板”的主要套路有“童子拜观音”、“八仙”等,动作有“湘子吹笛”、“翻山打虎”、“扑步亮相”、“小刀花翻身”、“飞脚卧鱼”、“吸腿探海”、“交叉对板”、“展翅占步”、“各自击板”、“互相对板”、“绕身转板”“红娘脱靴”、“凤凰三点头”、“大虎”“杀手锏”、“拔草寻蛇”、“二郎担山”、“怀中抱月”等云阳板传统动作。
近年来陇西县组织专业人员对民间云阳板进行了多次改编,组成了100多人的陇西云阳板演出队,为广大群众献演,多次参加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活动。改编后的陇西云阳板舞继承了传统云阳板舞蹈的动作和步法,表现了黄土高原的民间舞蹈风采。
“陇西云阳板”的传承以社会性、松散性为特征,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前的一个月中由各村社自发组织训练,并由民间老艺人教授排练,代代言传身教,从古至今无详细的文字记载。北关二渠村从1940年起由张明卿组织云阳板演出活动,后由其子张原山组织;1948年云阳板演出又转由张中负责;1956年由梁世荣、杨万清组织;之后从1988年开始恢复云阳板祭祀活动,城区各村社也开始组织云阳板活动。陇西云阳板久经历史的沉淀和考验,传承至今,现在代表性传承人只有张映奎、焦志强二人。 据云阳板的传承人讲述,以前村子中从十五六岁的孩子到六十多岁的老人中有100多人都会使用云阳板,在每年的四月八之前,大家都会联合起来一起训练。
针对陇西云阳板的传承发展现状,当地政府主要实施了措施,对陇西云阳板进行了保护。第一,由县文化局牵头,县文化馆派专业人员在四月八庙会期间对民间云阳板进行摄像,拍照、搜集文字等原始资料采集工作;第二,陇西县组织专业人员成立了云阳板创编班子,着手对云阳板进行了多次改编,创编的“陇西云阳板”舞蹈也逐渐地走出了陇西高原,参加了第四届的中国艺术节《陇原风》的演出,并在演出后拍摄为MTV《云阳板敲得满天笑》,并在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中播出,2001年《云阳板敲得满天笑》又获得了第二届定西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09年,陇西云阳板被列为甘肃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其保护和传承起到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阳板的资金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投入,对表演给予资金资助。采用民间捐资、企业赞助、政府支持等经费渠道,多方筹措资金,来保证云阳板创编排练及演出经费,组织各村社云阳板表演队进行训练。同时,成立了“陇西云阳板”保护领导小组,对云阳板原始资料进行搜集整理,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陇西云阳板”的传承与延续。
本章图片除署名拍摄外,均由陇西县文化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