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钱铃双刀舞是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侾黎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本号、文罗等乡镇的黎村之中。传统的陵水钱铃双刀曾有着辟邪祈福的之意,如今,陵水钱铃双刀舞已经演变成为了黎族人在喜庆节日或庆祝丰收之时所助兴娱乐的一项表演舞蹈。舞蹈中手持双刀和手持钱铃棍的两名舞者会进行惊险激烈的近身搏斗,充分地展示出了黎族人彪悍,智勇的民族性格。
陵水钱铃双刀舞,其表演形式与内容源于黎族先民的刀耕火种时期,他们崇拜自然、崇拜祖先、更崇拜英雄。古时黎族先民久居于山林之间,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凶猛的山间野兽都曾是黎族先民所必须面对的自然挑战。英勇的黎族男子往往会成为黎族人心目中的英雄与偶像,正如在陵水钱铃双刀舞中,两位搏斗的黎族青年男子,他们展现出来的勇士精神,以及敢于为理想与追求而搏斗的坚定信念正是黎族人民所追捧的优秀民族性格。
相传,在很久期以前,有两位优秀的黎族青年同时爱上了一位美丽的黎族姑娘,他们一个是以种山兰为生,另一个则是以打猎为生。某一天,他们不约而同的来到了姑娘的隆闺(隆闺即黎族父母专为成年的女儿搭建供其于恋人幽会的小屋),双方都想获得姑娘的芳心而不肯让步,于是他们便商定以比武的方式来一决胜负。此时,种山兰的青年男子便手持“乐凯”即钱铃棍与手执狩猎双刀的青年男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争。由此便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钱铃双刀舞,并且受到了黎族青年男子的热爱和追捧。如今,陵水钱铃双刀已经逐渐褪去了其传统的仪式之感,在融合了黎族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成为了一项独具少数民族风格的民间舞蹈。
陵水钱铃双刀舞的主要表演道具即为两位舞者所使用的钱铃棍与双刀。其中,钱铃棍是用一条长约1米、直径约3厘米硬青竹制成,竹竿的两头分别挖有一个长约13厘米,宽约1.5厘米的穿孔,穿孔中用铁丝系上钱铃,并在两端各绑一条红色绸带,其造型与我国北方的霸王鞭和花棍类似。双刀的材质为木质,长约30cm,刀柄为黑色,刀柄系有红绸。同时,两位表演者在表演时还要身着黎族的传统服饰,头扎红巾,并在额前插三支鸡毛,赤脚于开阔的平地进行惊险激烈的双人搏斗。
陵水钱铃双刀舞源于黎族人的生活,经过黎族先民的历代改进而演变至今,其舞蹈具有着古、奇、险、绝的特点。
在传统的陵水钱铃双刀舞中,两位青年男子会随着锣鼓的敲击声分别入场,互绕转圈,双眼虎视眈眈地直视对方,不断的发出刺杀和敲击之声,以古朴的半蹲扭摆姿态各据一方,并在进退、蹲跳之间以各种动作配合协调。同时,两位表演者会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上分别进行激烈搏斗表演。其中,手持双刀的表演者会用双刀猛刺对方,而持钱铃棍的表演者也会施展出灵活的步伐,使用钱铃棍在左右前后不停地招架。其搏斗的动作惊险而粗犷,双方会激烈的缠斗数回合之久,刀棍之间会碰撞出铿锵有力的声音,扣人心弦。
如今陵水的钱铃双刀舞已逐渐成为了一种艺术化的民族舞蹈。作为黎族的一项优秀舞蹈代表,陵水的钱铃双刀舞已被列入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原始古朴的表演形式与惊险粗犷的表演动作都生动地还原了黎族先民的刀耕火种的山林生活,以及彪悍智勇的民族性格,对于研究黎族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原始舞蹈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章图片除署名拍摄外,均由陵水黎族自治县文化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