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人民时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返回

项目名称:虎舞

项目编号:省Ⅲ-Ⅲ-10

图片未经许可,禁止私人转载,违者将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虎舞


一、概述

  虎舞表演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早在南宋时期便在中原一带流行于民间,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移民流入海南,至今已历代相传数百年之久。虎舞表演与舞狮、舞麒麟的表演形式相似,虎舞表演的核心即为舞虎,两名表演者分别持虎头虎尾扮演猛虎与持兵器的兵勇展开一系列精彩的搏斗,是集武术、舞蹈、音乐元素为一身的民间表演活动。

  三江镇的虎舞表演与当地的“军坡节”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军坡节”是海南当地祭祀巾帼英雄冼太夫人的节日,从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虎舞队环村游演,以表演虎舞来纪念冼太夫人,同时也为村中的各家各户祈祷五谷丰收、人畜平安、生意兴隆、顺心顺意。虎舞队伍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其场面热闹非凡。同时虎舞表演也会在平日的喜庆节日受邀演出,为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虎被誉为百兽之王,老虎在人们的眼中有着威猛无比、力量十足的形象。在远古时期,人们便有了对虎的崇拜。《风俗通义·祀典》:“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去凶辟邪,镇鬼去灾,平息争端等美好寓意,同时虎还是权利与威严的象征。虎舞这种古老的原生态民间文化,凝聚无数代民间艺人的汗水与智慧,在虎舞表演中不但展现出了当地百姓对于虎的崇拜与尊敬之情,还寄托了人们祈求虎能保佑村落平安祥和的美好愿望,是当地人民长久以来保存的重要文化遗产。



二、历史沿革

  虎舞作为一项古老而优秀的民间活动,集武术、舞蹈、表演于一身。传说虎舞起源于道教,东汉末年,天师派鼻祖张天师在江西龙虎山炼丹修道之时孕育出了虎舞的雏形,发展到南宋时期始成虎舞。虎舞的产生与中国历代的居民文化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历朝历代的州官府第、豪门贵族之间均将虎奉若神明,以虎为权利与荣耀的象征。虎历来被人们视为最威武的动物,古时,有权势的人都喜欢在自己的府邸厅堂上悬挂虎图,以表自己所拥有的独特地位与无上权力,甚至占山为王的寨主为了彰显权力与威望也以虎皮制椅,摆放于山寨正中。

    南宋时期,虎舞已在中原一带流行于民间,到了明朝中后期,虎舞随迁移的内地移民流入海南,在当地一直经久不衰。据明《古氏南迁》记载:“祖上自中原南迁,越南海而入,历尽艰辛,难险谁知?千里奔波,粮尽物耗,独有传世盛物虎头,雨淋日晒,随众翻山越岭,虎舞觅食,斗虎擂台,谁能分真假焉!”虎舞自明朝由中原传入海南,至今大约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因其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和乡土气息而深得当地人民群众的拥护与喜爱,是当地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娱乐表演。如今在海口三江镇及其周边村落还有7支虎舞表演队伍。



三、道具器材

  虎舞表演中最为重要的道具即为虎头与虎皮,其中整个虎头的骨架是以竹篾编织而成,并用大小相同的绒布包罩后画上老虎脸谱,一般以朱红、胭脂等颜料上色,主要底色为黄色,并配有红黑色的条纹。其虎嘴可动,面部形态狰狞威猛,尤其是虎头正中心的“王”字花纹尽显虎之王者风范,极其传神。虎皮整体较长,以黄布为底料,并在虎皮上用黑色颜料画满各式各样的黑色虎纹,颜色鲜明突出,威慑力十足。 

    表演道具除了虎头虎皮以外,还有兵勇所使用的兵器,以及虎舞配乐的乐器等。在虎舞表演中兵勇们与虎激斗所使用的兵器有长矛、长棍、短棍、双刀、大刀、长剑,铁耙、藤牌等,兵器种类十分丰富,每一段与虎切磋争斗的表演都各具特色。表演中所使用的乐器有大鼓、铜锣及号角等,都是民间很容易就能见到的乐器,乐器的演奏节奏会随着虎舞表演步入高潮而逐渐加快,鼓乐之声震耳欲聋。



四、基本内容

  虎舞以舞为基础,将武术融入其中,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融入在虎舞表演之中。虎舞的表演内容可大致分为布阵、开场、单人表演、双人对打等部分。虎舞队的人数多达二、三十人,每只虎均由两个人分别扮演虎头与虎尾,同时场上还有人扮有土地公、土地婆一起表演烘托气氛,其余的队员扮演兵勇,分别手持长矛、长棍、短棍、双刀、大刀、长剑等兵器列队摆阵。表演开始时,由人扮演的两只老虎以腾翻、扑跌、跳跃、朝拜、登高等高难度的动作出场。动作中尽显老虎的敏捷与灵巧,其中也不乏有搔痒、抖毛、舔臀等滑稽风趣的表演,尽显惟妙惟肖的老虎神态,逗人喜爱。同时上场的还有手持拐杖的土地公与手执蒲扇的土地婆,他们以类似于秧歌舞的舞步并配以滑稽的动作表演跟随老虎的前后左右。随后在紧密的锣鼓声中,持各种兵器的兵勇者摇旗呐喊,吹号助威,逐个上场以各种兵器与虎展开激烈的搏斗,虎舞的表演逐渐达到高潮。

  表演中除了兵勇与老虎争斗的表演之外,虎舞还有单人武术展示和双人对打表演。在单人武术展示中,首先以长棍出场,继而双刀、单刀、长剑和铁耙等兵器表演逐一入场,每一种器械的表演都是以真实的武打套路与娴熟的武打技巧组合而成。在双人对打表演中,持不同兵器的兵勇轮番交叉上场进行激烈的对打表演,有长剑对大刀,单刀对双刀,矛对耙,长棍对板凳等精彩的切磋表演。表演动作概括了劈、砍、挑、踢、绊、擒、同时还有拦、甩、封、撞、扫、捞等武术套路,每一场对打都各有千秋,极具观赏性。

  虎舞表演接近尾声之时,组织人员便会将包有现金的红包(即出场费)悬挂在丈余高的横线之上,老虎便在观众们的欢呼中,以长棍作为支撑爬上高空摘取红包,以此谢幕。整个表演围绕着“人虎搏斗、人虎共处”的主题展开,展现出了人们为了追求平安美好的幸福生活,通过高超的智慧与精湛的武艺征服老虎,然后与虎和睦相处的美好画面。



五、传承与发展

  三江镇的虎舞表演经历了从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初时虎舞的表演形式仅为简单的武打招式,之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虎舞表演中又逐渐加入了舞蹈表演和民间音乐等诸多元素,不但丰富了表演形式,也进一步充实了虎舞的文化内涵,使古老的虎舞艺术焕发出了时代的新姿。

  在海口市三江镇及其周边农村的虎舞队伍中,三江镇罗梧村的虎舞队为当地的最有名的虎舞队,在三江镇一直有着“罗梧虎,三江鼓”的说法,当地的居民对罗梧村舞虎队予以了极高的评价。目前三江镇的7支虎舞队,在平日的开张庆典、喜庆活动时都会应要求而表演助兴。

相关视频
相关动态
项目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