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和太极拳自面世至今的180多年间已有6代传人。清中晚期,镖师郝山野(1800-1864)得武当高人传授“开合太极拳”,为第一代传承人。19世纪下半叶,郝山野在山西传于刘德宽,刘德宽传给弟子吴俊山(也做吴峻山)。后来吴俊山为报恩,代师把开合太极拳传给李景林、蒋馨山、程海亭,四人同为开合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程海亭同时又是八卦掌名师,得吴俊山传授太极拳后一直揣摩研究,经整理后传给师弟郭铸山,郭的后学管该拳叫“八卦太极拳”。
李景林曾任南京中央国术馆任副馆长,1930年后在济南任山东省国术馆馆长,期间他亲自传授武当对剑,弟子众多。但对于开合太极拳,李景林并未公开传授,仅在很小的范围内传承。
蒋馨山自1926年退出军界便开始了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职业武术生涯。时初,同程海亭一起做净业国技研究社的事情;1928年始,协助李景林主政南京中央国术馆事务;1928年12月在天津,又和李景林与傅作义(时任天津特别市警备司令)等共同组建河北国术馆,并任国术馆董事;1930年协助李景林在济南筹建山东国术馆工作。这期间,蒋馨山对外没有传播开合太极拳,只局限于入室弟子,但也仅限于“只教拳架,不教用法”。蒋馨山直至九十高龄从河北枣强原籍返津之后,住在吕学铭家时,才将这套拳的用法讲给吕学铭先生,了却拳法不丢之心愿。后吕学铭传于李仁平,李仁平传弟子众多。
开合太极拳的基本内容包括套路,推手,散手和实战技击,下面对这些基本内容进行精要的介绍:
1.开合太极拳的套路,一共有108个招式(后附108式名称),是开合太极拳的主要练功方法,属于拳、功、法一体的太极拳。拳谱中部分招式名为独有。例如:云分手,云劈手,云揲手,推撵二起脚,簸箕式,三掩肘,懒龙卧枕……有的招式名称叫法与其它派氏太极拳名称叫法相同,但在练、用中所表现出形式与内涵以及效果却截然不同。开合太极拳招式动作,是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以意行气,由身体梢节引领全身整体完成的,要求一动无有不动,以达到推手,散手,技击中舍己从人的目的;动作方向,都有特定的技击用途,动作的任何一个点都能用于技击,致敌伤残;在对敌人的搏杀中,能充分发挥动作运动轨迹中的圆弧和螺旋作用,实施有效的反制措施。观开合太极拳的所有动作模式迥异于其他派氏太极拳,整套开合太极拳与其它派氏太极拳无半分相连、相接、相同之处。
2.开合太极拳的推手,是开合太极拳整套训练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两者相辅相成。推手是习练太极拳,从套路,到散手、实战的有效的、必经的训练阶段,也是对开合太极拳套路不断加深认知,理解,并把太极拳套路中的招式应用于实践的最佳训练方式。
开合太极拳的推手分为活步推手、散步推手和定步推手。练习开合太极拳一般数月后可以开始进行活步推手的学习和训练,要求推手双方在不断的运动中,保持粘、黏、连、随,的同时,要保持自身的中正(平衡),所有动作要求在“四两”之内完成。随着不断的活步推手的训练,把开合太极拳套路中的招式,不断在推手中运用出来。
当活步推手有了一定根基后,就过度到散步推手。散步推手,双方招式动作幅度更大和身法更加多变,两人或即或离,擒、击、化、打、发的用法,更加体现明显。散步推手是向散手和实战更进一步的训练。
定步推手为开合太极拳推手所独有。开合太极拳的定步推手,不同于其他派式太极拳初习推手时的定步单、双推手。开合太极拳的定步推手是推手双方具有了相当功力和技能后,两脚不离原地(两腿重心更替,脚跟可以抬起),利用虚实变幻的身法,来解决对方攻势的一种高级推手训练模式。
开合太极拳的推手还有一项独有的训练形式,不但可以一对一推手,还可以一对二推手和一对多推手。这在当今所有派、氏太极拳推手中所独有,也是开合太极拳内含丰富的武当技击术的最好诠释。
3.开合太极拳的散手和实战技击术,也分一对一,一对二及一对多,是开合太极拳训练的高级阶段,是开合太极拳价值的核心,也是武当武学的核心。其内涵思想深合兵法,避实击虚,一击毙命。
开合太极拳在西青区主要传人有李仁平(天津人),李一昊(天津人),于经元(西青区精武镇人),高晓剑(祖籍西青当城),李玉珍(西青区中北镇人),赵雪(山东宁津人)等。
李仁平,天津人,为现阶段开合太极拳的主要传承人,自1996年起在天津大学校园内公益传播开合太极拳,至今已20余年。在李仁平先生努力下,开合太极拳的濒危状况得以改善,逐渐在海内外得到广泛传播。
李仁平自幼好武,为吕学铭先生嫡传弟子、开合太极拳近代第五代传人、八卦掌第五代传世人、武当丹字派剑第十二代传承人。现为天津“净业国技研究社”第四任社长;志于武当武术文化的研究、传播、普及。
第六代传人李玉珍在李仁平先生的带领下,自2008年始,在杨柳青四中传播开合太极拳,二十余名教师学习开合太极拳后,向不同年级学生推广了精化的开合太极拳,受到学生的欢迎。第六代传人于经元,从2007年始在天津市西青区系统传授开合太极拳,跟随者数十人,学习者有韩鹏程(中北镇汪庄村),刘世科(杨柳青镇),刘思宇(杨柳青镇),张振振等人。
本章图片均由传承人于经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