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人民时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返回

  代表性传承人杨天明,男,1929年生,侗族,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楠木园村双鹿井组村民,传统板凳龙、板凳拳传人。自7岁时跟其叔父杨宏彪学练板凳拳、板凳龙,技艺精深,在中医骨伤医治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近年来,当地政府及文化部门开始积极重视板凳龙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不仅投入了专门资金,并从1998年起对板凳龙进行搜集、整理和加工,将原来的板凳龙动作和舞蹈节奏进行了改编,使之更利于传承演练,使板凳龙成为了一个既能在庭院、田间,也能在舞台上及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中经常表演的节目,并多次参加恩施州、市组织的各种文艺演出活动。

  自2005年开始,板凳龙已被恩施市、恩施州以及湖北省政府批准为市、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当地政府己将板凳龙引进芭蕉乡民族小学,并作为学校教学内容。

  在未来进一步保护发展计划中,芭蕉乡政府积极向上申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增加板凳龙项目保护经费,努力改善民间艺人的生活现状。进一步挖掘、整理杨天明等老艺人的表演技艺及相关技艺,扩大对板凳龙的宣传推广面,增加演出、展示机会。同时,开展普及教育,把板凳龙作为地方中小学的课外教学活动内容,积极培养年轻人学习传承板凳龙,掌握传统板凳龙的表演精髓。

 

  

本章图片除署名拍摄外,均由恩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的研究》、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