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贡马术是青海同仁县隆务寺周边地区流传的一种民间赛马活动。主要分布在牙浪乡牙浪村、娘落村、加毛村、祝村、赛杂村、阿如村、阿宁村、阿庄村。热贡马术不仅是当地传统民间竞技体育活动,具有原始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同时也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活动。
热贡马术这一活动展示了民间体育竞技的丰富多样性,为我们认识和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传统习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社会意义。
据历史考证,热贡马术起源于18世纪初叶,当时为庆祝由第二世夏日仓活佛和“热贡十二族”主持的首次热贡祈愿大法会,当地牙浪乡群众自发举办了首届赛马会以示庆祝。从此沿袭成为习俗,并逐渐成为当地的民族体育竞技活动
旧时,“热贡马术”的活动主要由隆务寺主持。新中国成立后,改由政府主办这一民俗活动。文革时期被迫中止。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活动得以重新恢复,并代表青海省参加了全国民族传统运动会。
近年来,为了使承载着近三百年历史的“热贡马术”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县委县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协助,支持民间扩展此项活动。尤其在2011年初,当地政府落实了赛马跑道修建项目。现在,这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逐渐形成为一种蕴涵多种文化特质的民间民俗活动。
“热贡马术”中应用到器具主要有马、火枪、长矛、火药、吾德(导火线)、威塄(火药管)、头巾(所有器具均为传统方法自制)等。与其他藏区的赛马不同,热贡马术比赛过程中不仅要比赛骑马速度,还要比赛点火枪速度。
比赛开始,一匹引马在前奔跑,火枪手纵马脱缰尾随。表演时,火枪手头部围插一排冒着烟的火绳,口衔两排火药直筒。在策马飞奔的同时取下一个直筒,并将火药从枪口装入枪管。紧接着从头上拔下一根火绳,点燃枪内火药。在长达一公里的赛道上,优秀骑手装火药、点火枪的次数可达20余次。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及旅游业的发达,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逐步提高,而牙浪乡“热贡马术”作为藏传佛教文化保留、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扶持。
2013年热贡马术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现已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目前,热贡马术的第五代传承人分别为李本加、男、藏族、1953年5月出生。阔太才让、男、藏族、生于1967年,青海省同仁县人。
近年来,随着非遗文化不断被关注,热贡马术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自2010年以来,同仁县本着加大民间传统项目的宗旨,恢复举办热贡马术活动,每年举行赛马比赛及表演赛,旨在传承和保护这一传统竞技体育项目,激发文化自觉,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将热贡马术作为牙浪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