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人民时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返回

项目名称:景颇族刀舞

项目编号:省Ⅲ-145

图片未经许可,禁止私人转载,违者将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景颇族刀舞


一、概述

    景颇族人主要生活在海拔1500-2000米的云南边境山区,以陇川县居多。。景颇刀舞(也称景颇刀术),景颇语称“恩吐拳”,是一种刚劲有力的武舞结合的男性舞蹈。景颇刀舞不受时间、地点、舞者人数限制,在节日庆典和庆丰收、婚嫁、修建新房等喜庆日子特别盛行,也可用于平时强身健体。是当地民间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文体活动,也是一种民间习俗和民间信仰。

    景颇族祖先最早发源于青藏高原,后来沿金沙江、怒江和澜沧江逐渐向云南边境的亚热带雨林迁徙。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同敌人斗争的过程中,景颇族先民们不断改变生活生产方式,以适应生态环境变化,形成了骁勇善战的民族特性。不管是游牧、狩猎、采集还是刀耕火种,用于开垦土地、锯竹取火、栽种庄稼、砍伐树木、造房建屋、防范野兽,刀对于每一个景颇族男性都是中必不可少的生活与生产工具。

    在德宏,景颇刀舞十分流行,分布甚广,大多数景颇男子都能跳刀舞,舞刀高手随处可见。云南德宏景颇族有一句谚语:“男人不会耍长刀,不能出远门。女人不会织筒裙,嫁不了人。”刀是景颇族男儿外出的随身必备物品



二、历史沿革

    景颇族是中国最早实行刀耕火种的民族之一。长刀的出现,使木耕火种变为刀耕火种。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形成了反映生产生活全过程的刀舞。

    关于景颇族刀舞的来历,景颇族的传说是天神的女儿下凡到人间和一个穷苦青年相恋结婚,后来天神就赐给这个青年一把闪刀,于是景颇族在现实生活中就形成了背刀的民族。今天的刀舞就是从景颇族远古时代的格斗刀术逐渐演变而来的。

    长刀不仅是景颇人防身和劳动的工具,同时还是他们心爱的装饰品。刀舞是景颇族男子武舞结合的民间舞蹈,它是在模仿各种生产劳作动作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道具器材

    景颇族长刀,刀身长60-70厘米,刀叶宽3-4顶端为齐头式,刀鞘别致。刀舞的伴奏乐器有竹笛、象脚鼓、锥镲、洞巴、木鼓等。



四、基本内容

    景颇族民间的“刀舞”是在刀术的基础上,模仿各种生产劳作动作而形成的。“刀舞”分为单人刀舞和集体刀舞。单人刀舞动作比较丰富,跳舞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绪即兴发挥,不同的地区其刀舞的风格也不尽相同。单人刀舞是自娱自乐性的舞蹈,又可分为单刀舞和双刀舞,集体刀舞则属于宗教祭祀性舞蹈。

    单刀舞主要有三套。第一套是成一字型的三个脚步,又称为“三步砍豹”。这种刀术进可攻,退可守,具有灵敏迅猛、力足手狠的特点。

    第二套是五个脚步,也就是顶尖相连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两脚站在后面两点,这是互相抢着进攻的脚步点,跨出一步抢站中间点,接着再朝前跳去抢占最后两点。进攻时,砍、戳结合,撞在一起砍、戳不成时,就手一扭,扭过刀把击对方要害处。

    第三套是七个脚步,也就是顶尖朝顶尖、两顶尖中间还被一点隔开的两个等腰三角形。这是在进攻中能左右防守的单刀术步伐。

    双刀舞则有九、十一、十二、十九等几个脚步,是由古老的景颇族武术“十字跳”、“八字挑花”等变化而成的。双刀舞的舞蹈风格与单刀舞类似,内容一般表现景颇族勇敢、勤劳、不畏艰难险阻的开拓进取精神。舞蹈特点是动作幅度大、刚劲有力,步伐灵活多变,节奏明快。因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表演时多采用蹲式、跳跃式及快速灵活移动脚步,挥刀有臂、砍、斩、扫、撩等,双手舞刀更是如轮转动,刀光密集,左右无缝,进退自如。表演者在双面鼓、象脚鼓、铓、锣、竹笛的伴奏下,踩着欢快的“文蚌桑荜”乐的旋律,执刀起舞。

    景颇族民间的集体刀舞,大都是带有祭祀性的舞蹈。由祭司杀牲祭神,然后一群男子左手挽盾牌,右手持长刀,做出各种进攻和防守的舞蹈动作,其目的是祈求神灵的庇护,振奋士气、鼓舞斗志。凯旋归来也要跳“以弯弯”,以感谢神灵,庆祝胜利。

    景颇族刀舞的舞者为男性,作击、刺、劈、砍,配以腿部的跃、蹲、蹬、扫动作,以锣鼓作伴奏而舞。舞蹈时可即兴发挥,能酣畅淋漓地宣泄个人情感。双手动作以手腕、手臂翻转舞出刀花为主,双脚多蹲跳步、跑跳步、左、右弓步,步态轻盈,节奏跳跃欢快。动作以砍、劈、利等为主,刚猛有力,舒展大方,搏击强。舞蹈动作虽不复杂。但刚健有力,其腕、肘、肩、髋关节部位的运动量极大。其步法、刀花因人而异,有的艺人融拳嘎、摆拳嘎为一体,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景颇族刀舞内涵主要有3种:一是反映生产过程的刀舞。人们先在广场中心交叉放上两把木制长刀,表演者随着音乐声翩翩起舞,双眼注视着地上的长刀,用多变的舞姿尽情地抒发景颇人民对长刀的深厚感情。在舞蹈中双手逐渐伸向长刀,接着迅捷地抓起长刀轻盈起舞,他以展、收、快、慢的刀舞语汇,生动地展现了景颇砍、种、收的生产活动,表达了劳动的艰守和收获的喜悦。二是反映战争格斗的刀舞,主要形式是单刀舞,也有双刀舞。表演者挥着刀龙腾虎跃,以刚健而有节奏的舞姿再现战时进攻、防守、白刃厮杀的激烈的战争场面,表现了景颇男子勇猛剽悍,不畏强暴的英武形象。三是反映节日欢庆的刀舞。这类舞蹈可由单人表演,也可由多人表演。小距硭敲起,发出“哆、哆”的响声,象征着磨刀时发出的水响声,于是表演者便跳起了磨刀舞,当刀子已被“磨”得锋利无比时,舞场开始沸腾起来,大家欢快地挥舞着长刀起舞,节日的狂欢达到了高潮。



五、传承与发展

    景颇刀舞源于刀术,刀术是用来自卫防身的武术类运动。相传大约在500年前,三个部落各有一位刀术高强的武士,在景颇族董氏部落中名叫规都瓦岑,毛氏部落中的叫康者苗谈,李氏部落中的叫进道腊怪,这三位武士创立了景颇刀术。大约在200年前,有一个名叫昆散瓦的武士以及他外孙昆散阿药,还有一个名叫进同瓦的人,这三位武士将景颇刀术发扬光大并传承给了很多人,但到了现代,景颇刀术己基本失传。

    景颇刀术被改编为刀舞大约是在上世纪60年代,景颇族刀舞代表性传承人毛勒栽,男,景颇族,62岁,陇川县赛号乡帮瓦林村人,十五岁开始跟村里老人学习刀舞。2O12年,国家出台了传承民族文化政策之后,县文体局的工作人员来找毛勒栽教授徒弟,大约有2OO人参与习练。

    景颇族刀舞目前在当地开展比较广泛,多数都是村民自己组织。其传承方式主要是学艺者自己拜师,现在也有部分景颇村寨组织青年男子,让技艺精湛的师傅传授技艺,初学时一般用木刀、竹刀等,熟练后方可用真刀。


  本章图片除署名拍摄外,均由景颇族刀舞传承人与参与者提供。

相关视频
相关动态
项目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