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市地处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气候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冷区,冬季天然降雪频繁,崇山峻岭,森林较多,经常出现大雪封山的情况,在远古,新疆阿尔泰一带的山区哈萨克游牧民族,在狩猎或出行中,为了适应山多、雪厚的恶劣自然环境,发明制作了一种能够在雪地上快速滑行的工具,即:马皮滑雪板。滑雪板在哈萨克语中称之为“套长嘎”就是山中交通工具的意思。
阿勒泰市滑雪文化源远流长,《山海经》第十八卷《海内经》中,有关于丁令族滑雪活动的历史记载曰:“有钉灵之国。其民从膝下有毛。马蹄善走。”在福海县城东北方向240公里的地方,一个叫逊肯的山里有许多岩画,其中就有滑雪的内容,这岩画见证阿勒泰地区一带居民一万多年的滑雪历史,阿勒泰也有“古老滑雪板之乡”的美誉。现农牧区的哈萨克族、蒙古族农牧民至今仍在沿用着以松木板加马腿皮制成的古老毛皮滑雪板。
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是人类滑雪起源地学说的研究,历经数年的艰苦努力,在2006年1月16日得以完成,形成《阿勒泰宣言》。2006年12月15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中国西北大学为发布单位,由新疆阿勒泰市人民政府、中国滑雪协会为主办单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国·新疆·阿勒泰是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的新闻发布会。根据《阿勒泰宣言》的倡议,新疆阿勒泰市政府作出决定,为传承和保护好这一古老的滑雪文化,每年的1月16日,定为人类滑雪起源地纪念日。
起初,人们在滑雪板上不钉马皮,而是安装3到4个可活动的、长约2—3厘米的金属“刺”。滑雪时,将“刺”控制成“顺茬”;上坡时,使“刺”变成“倒茬”,增加阻力,但是,人工操作起来非常麻烦,在雪深的地方没有作用,只是在有冰的地方能发挥功效。阿勒泰冬季雪较厚,这种带“刺”的雪板就发挥不了作用,所以渐渐被淘汰。后来,人们发现马腿部的毛都是朝下长的,当马腿踏入深雪和泥潭时,会产生阻力,而拔出来时却相当顺利。于是将马腿部的皮钉在滑雪板上,这样滑起来是“顺茬”,速度更快了;上坡时,马皮上的毛成了“逆茬”,不打滑,这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使马皮滑雪板很快流行起来。
当地人称“毛滑雪板”为“察纳”,一般用杨木和松木制成。而且要选用离树心较远,离树皮较近的部位,这样的木料用在滑雪板上,不会变形。用白松制成的“毛滑雪板”,具有轻便、结实、不变形的特点。马皮滑雪板长度不固定,是根据滑雪者的身高来确定。大个子,腿长,滑雪板就长;个子矮,腿短,滑雪板就短。这样在滑雪时掉转方向容易,不容易摔跤,所以滑雪板的长度一般在1.6-1.8米左右;宽度约10厘米,厚为3厘米。以前的滑雪板为了求稳,造的宽一些,现在的滑雪板是用在旅游行业里,为了满足人们对滑雪速度的追求,适当做窄了一点。整个滑雪板前窄后宽,板头上翘,翘起部位,要放在发酵的羊粪堆里捂一段时间,或用开水烫一下。然后再用模具将其翘起固定,等凉却后定型。其外形近似于现代滑雪板,与之不同的是马皮滑雪板下固定有马的前腿皮,使用者用一根长约2.5米的单木杖主力滑行,马前腿的皮用作滑雪板底,其特点上坡时腿毛逆茬可以紧抓,防止倒滑,下山可减小阻力,以加快滑行速度。
马皮滑雪板上的马皮是要严格选择的,一般要5—10岁、冬宰马腿部的皮。这个时候马皮的毛长且顺滑,皮板厚,比较结实,而且雪不会粘着,能用较长的时间。马皮剥下后,要经过熟皮工艺后才能使用。一副滑雪板要用同一匹马的皮,若是不够,也要用同一年龄的马皮,这样才能保证不会滑歪摔倒。钉马皮用的“钉子”是“热日海斯”木(一种木质较硬枣红色灌木)。将它削成小木钉,把马匹钉在滑雪板上,即可防锈又比较结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