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棋艺“密芒”,藏语中“密”的意思是“眼睛”,“芒”是众多之意,解释为很多眼睛的棋,主要是指棋盘上的交叉点,所以,“密芒”也称之为“多眼棋”或“多目棋”,将棋盘和棋子合起来叫“密芒”。有些书籍也将“密芒”称之为“藏式围棋”,它与中国汉族围棋非常相似,只不过藏棋又有自己的着法特点,棋子分两种颜色,双方比赛前要在棋盘上按规定先各自摆放6子,即可开始对弈。
“密芒”的历史渊源流长。棋种类型众多,趣味性与竞技性兼具,曾经是西藏社会文化活动中的重要活动之一。在藏棋三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密芒”的流传十分广泛,它不仅是历代藏族赞布(藏王)喜爱的藏棋艺术,同时也是地位的象征,因而在贵族阶层比较盛行。著名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也记载有格萨尔大王和辛巴梅乳泽与魔国大臣秦恩下棋的故事。由于“密芒”逐步成为西藏王室的棋类娱乐项目,也就有了宫廷贵族棋艺的称谓。
经过千年的传承,“密芒”流入了民间,随之又有了新的棋艺路数和规则,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平民百姓棋艺。藏族棋艺“密芒”现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例如从棋盘的大小,分有17×17、14×14直到4×4等多种路数棋盘,还有各类名称的棋盘种类与不同的下法与规则,着法千变万化。
藏棋棋艺一直保留着原始的生存方式。唐初年,藏棋棋艺得以发展,“密芒”一词就出现在藏文经典之中,此时藏棋是在统治阶层中流行的。到9世纪末,由于吐蕃王朝的式微,密芒自然也受到严重影响。直至15世后,西藏确立了稳固的政权,“密芒”开始在西藏的寺院中流传开来。象雄时期的古棋盘12个座子,一个天元,计有17路。
关于藏棋的起源尚存争议,无具体的历史记载文献。根据文献《旧唐书·吐蕃传》中有记载藏族人奕棋的文字:“围棋陆博,吹蠡鸣鼓为戏”。《新唐书·吐蕃传》:“其戏纂六博”,六博中就有围棋。可见在唐代的吐蕃“围棋”就已经流行了。
依据汉藏历史资料、民间传说或棋技方法的研究表明,棋艺自古就盛行于中国的内地和藏地。1996年西藏聂拉木县出土的227件石器中,就有石棋盘和棋子,证明西藏的弈棋活动历史非常悠久
“密芒”棋所用的器具主要由棋盘与棋子构成。
棋盘:正方形盘面有纵横各十七条等距离、垂直交叉的平行线构成,形成289个交叉点。其棋盘材质不拘一格,有石板式棋盘、木质棋盘、皮质棋盘,甚至直接在地上画出棋盘等,但高规格棋盘主要是皮质棋盘与石质棋盘。后期发展成木质棋盘。棋盘可分为“角”、“边”以及“中腹”。
棋子:分黑白两色,多为扁圆形,较为珍贵的棋子材料有玛瑙、贝壳等。
主要材质是石质品,采用磨制而成,在宫廷里有玉石制品。现今大多采用现代围棋的棋子。在西藏,白色象征着正义、吉祥、高尚,而与之相反的黑色则是邪恶的象征,因此在下棋时,白子永远先行。与中国围棋正好相反,随着历史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藏棋的娱乐性,黑白两色原有的宗教含义也日渐淡化。如今对弈时直接用羊粪蛋、树枝段、石子、土块作为棋子已不足为奇,但白子现行的藏棋规定却保留至今。
藏棋的下法与汉族围棋某些套路非常相似,但藏棋又有其独有的布局与着法。藏棋既可两人对下,也可四至六人对下。藏棋没有让子一说,如果双方实力相差
甚远,一律用‘贴目’解决,具体贴多少,赛前由双方商定。对局以前,棋盘上预先在固定的位置放置六枚棋子,称为“座子”由白棋先行,然后逐一落子,比赛开始。密芒比赛的棋盘是17×17路棋盘。
着法:固定放置十二个座子,黑白相隔各六子,白先黑后,轮流下子,但允许下子方放弃下子权使用虚着,弈棋中双方还可以进行舌战。
提子:下棋后,对方棋子无气,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的棋子(与围棋相同)。一方一个棋子被对方棋子夹住吃掉,另一方对此不允许马上回击,只能在其它地方落子。
胜负:棋局下到双方一致认为不可落子时,为终局,不能被对方提取的棋都是活棋。
计算胜负;双方清理死子后对任何一方数子进行计数,如一方的棋做活后,形成了莲花、宝瓶、吉祥结等图形后,要在原来的子数上加8个子。另外还有一些固定的规则如何添减子的规定。确定输赢,当棋盘总点数的一半144.5点为基本数,总点数超过此数方为胜,等于此数为和,少于此数为败
早在1400多年前,“密芒”一词就出现在藏文经典之中,到公元17世纪前后,藏棋已经进入鼎盛时期。19世纪中叶,藏族天文历算家丹巴加措撰写了《密芒吉单居》一书(现已失传),翻译成汉语就是“藏棋之理论”。其中不仅有藏棋的下法和理论,还收录了部分前人所下的图例。
2006年青海省举行了首届藏棋表演大赛,2006年藏族棋艺“密芒”被青海省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给予财力和人力进行抢救与保护。
2011年首次藏围棋软件在青海民族大学研发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创造了藏族传统体育娱乐项目的开发使用先河。2015年全国藏棋文化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在拉萨召开。2016年8月西藏自治区藏棋协会成立。
近年来,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新疆等藏棋协会组织发起了藏棋文化保护工作,相关人员开始走访、调查、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西藏藏棋协会积极自筹经费,并成功地把藏棋引进了当地中、小学学校的课外活动课中,精准且有效地保护着这项珍贵的文化遗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