叼羊是生活在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多个民族中所传承的传统体育项目,是西北少数民族群众最为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被誉为“草原上勇敢者的运动”,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民间一直流传着不少关于这项体育游戏的谚语和传说,如“摔跤靠力气,叼羊要士气。”;“雄鹰要在天空中展翅飞翔,小伙子要在叼羊场上显示英勇刚强。”;“姑娘要作摘葡萄能手,小伙子要当叼羊能手。”等。
叼羊比赛一般在两个部落或两个群体之间进行,通过双方骑手在马背上角力,以抢到羊后安全送达指定地点的一方为胜。不受场地限制,群众参与度广泛,对于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增进邻里之间的和谐交往以及提高参赛者的规则意识大有裨益。在重大节日庆典或祭祀活动里,叼羊比赛通常将活动推向高潮,此时人们对比赛的结果已置之度外,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比赛过程中,骑手、观众都有效地参与其中,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愉悦。叼羊比赛是参与者骑术、力量和团队配合的综合较量。整个比赛过程既强健了体魄,又充分发扬了奋力拼搏的体育精神。同时,比赛中的竞技性、挑战性和刺激性,也是群众乐于参加比赛的原因之一,骑手高超的骑术和相互之间默契的配合,使比赛更加趣味十足。
维吾尔族的祖先曾在漠北放牧,与众多游牧民族一样,他们骨子里热爱叼羊这种马背游戏。据清《新疆图志·礼俗志》记载:“开斋过年……相与叼羊之戏。”这表明新疆许多民族都有叼羊的传统习俗,以增进民族感情和活跃节日氛围。
维吾尔族叼羊的流行区域,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即阿克苏市、阿瓦提县、巴楚县、麦盖提县。塔里木河流域居民主要以刀郎人为主,传统刀郎人以渔猎和狩猎为生,受生产方式的影响,传承了大量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在新疆的维吾尔族是由西迁至新疆的回鹘部落和当时的原住民相互融合后形成的民族。叼羊这一习俗充分反映了维吾尔族人生产生活的变迁历史,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叼羊比赛所抢夺的羊由举行人生礼仪的主人或组织者准备,一般是选用2岁或3岁的健壮山羊,割去头和四蹄后,需紧紧扎住羊的食管,再放到清水中浸泡或向羊肚中灌水,这样制作可以使比赛的羊有一定的重量,并且增加羊皮的韧性,以防山羊在剧烈争夺中被扯烂。
骑手骑乘的马一般为跑马,比赛前一周要进行体能和饮食训练,以适应比赛的需要。
叼羊是一种群众体育活动,一般在婚礼、割礼等人生礼仪或开斋节、诺鲁孜节等传统节日时举行,也在农闲、牧闲时期举行,比赛规模可大可小,参加的人数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一般选择在空旷的田野和平坦的牧场举办比赛。
叼羊比赛有分队和不分队两种形式:分队是指分为两队的集体较量,每一个队都有众多骑手。组织者将准备好的羊放在空地上,参加比赛的双方队伍各推举一名骑手争夺羊,最先抢到羊的骑手把羊从地上拾起,紧握住羊后腿,双方在马上互相激烈抢夺,两队骑手随后紧追不舍。本队人若追上,抢到羊的骑手如果不敌对手,可以抛给同队的其他骑手,队友接过羊后继续飞奔,这时比赛成为了一场接力赛,双方既要比拼马的速度、耐力,又要比拼骑手的水平和技巧,而且战术和战略同样至关重要。骑手间要进行明确分工,有的骑手专门负责一马当先,冲群叼夺,有的骑手要负责掩护,专门负责阻挡对手的人,各司其责。一旦夺得山羊,同队的伙伴需要有人向前拽缰绳,抽打马背,前拉后推,左右手护卫,才有可能顺利冲出对手设下的重重包围,最先把夺到的山羊放到指定地点就夺得胜利。
另一种形式是通过抓阄将准备好的羊放在马背上,骑手先跑,其余参赛者追赶,骑手要在十几名对手中单打独斗夺得羊,还要冲出重重包围,最后将夺得的山羊放到指定位置的骑手为胜者。
叼羊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剽悍的维吾尔族牧民最爱叼羊活动,因为它既是力量的较量,又是智慧的竞赛,既比勇敢,又赛骑术。所以不管是哪一种比赛形式,获胜者都被称赞为勇士。获胜者可将夺得的羊羔送到这一带最受欢迎的人家里,也可丢到人群里与他人同乐,也可以拿回家与家人一起享用。叼羊的优胜者多是放牧的能手,备受当地人的尊敬。
维吾尔族叼羊活动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在这里交汇,紧临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稀少,风大沙多,气候条件恶劣。尽管如此,在阿瓦提县每逢节日或庆典时都会举行盛大的叼羊活动。
现在的叼羊比赛一般由政府文化部门统一组织。本项目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有:吾布力·达吾提,现年58岁,巴楚县人;吐尔洪·阿合尼亚孜,现年56岁,阿瓦提县人。
本章图片除署名拍摄外,其余均由莎车县文化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