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人民时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返回

项目名称:田阳壮族狮舞

项目编号:国Ⅲ-Ⅲ-5

图片未经许可,禁止私人转载,违者将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田阳壮族狮舞


一、概述

  田阳舞狮相传距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在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十月(1555年10月),壮族抗倭英雄瓦氏夫人率军东征抗倭,凯旋归田州(今广西田阳县)时。壮族父老曾组织传统的舞狮表演,热烈欢迎从前线立功归来的英雄。当时群狮齐舞,人头攒动,盛况空前。自此田阳舞狮开始闻名,到清代,舞狮已经成为广西民间最常见的一项体育娱乐活动。

  田阳壮族舞狮套路有文武之分。其中,文派狮子擅长在地面表演各种风趣喜人的动作,比如挠痒痒、舔毛、抓耳挠腮、打滚、跳跃、戏球等。狮子由戴着顽皮马骝和满脸笑容的大头佛面具的引狮人一前一后带路引逗、护卫,在气氛热烈的鞭炮声和轻重缓急的锣鼓声中,表演闪、扑、挪、腾、滚等动作,展现醒狮的昂扬斗志和喜悦之情,一般用于节日庆祝、拜年、祝贺、集会、婚庆、参军入伍等活动中。武派狮子则是侧重于耍弄技巧的高空舞狮,如踩球、采青、过跷跷板、走梅花桩等。一般由一名手持狮珠的引狮人带路、逗引狮子在高台表演各种扣人心弦的造型动作,不时会亮出令人瞠目结舌的“绝活”, 融武术、舞蹈、杂技于一体,具有高、难、精、险、美的特点。




二、历史沿革

  最早的舞狮源于传说。相传在古代,人们生活在丘陵和深山密林地区,野兽出没,壮族先民们饱受其骚扰,农作物遭到破坏。为了赶走野兽,确保人畜安全,粮食丰收,壮族先民们想出了“以兽赶兽”的办法,用竹篾、草、纸等材料扎成兽中之王狮子的道具,然后鸣锣擂鼓,扛着它在村庄田野中舞动,夜间还燃起火把,以驱赶群兽,果然奏效。兽害既除,年岁丰登,久而久之,舞狮活动成为了当地人们所酷爱的一项运动。

  20世纪初至30年代,广西民间一般以宗祠或朝社为单位组织狮团,也称狮堂,并发起“醒狮运动”,政府规定农村的每个村庄、每个街道以及军队的每个连队都要组织一个狮队,正月初一到十五为全省舞狮的日子。大大促进了舞狮运动在当地的发展。




三、道具器材

  练习田阳舞狮所用到的器械主要包括狮头、刀山、长板凳、八仙桌、高桩等。

 “刀山”是表演“刀尖狮技”的主要器材,由二十九把钢刀、九根钢钎、一块约一平米的钢板成一个约五米高的架台。

 长板凳、八仙桌均属于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具,但是经过舞狮人巧妙的组合就能变成练习或表演的道具。三张八仙桌叠放在一起,便形成了表演“瑞狮争艳”的主要器材楼台。二十一只长板凳,不用任何防护措施即可重叠成“金山”,是表演“金狮雄风”的主要器材。

 “高桩”是表演“高桩飞狮”的器材,由几组高低各异的圆桩,组合成一条长14.6米,高2.6米的长形高桩。




四、基本内容

  田阳舞狮主要由群狮迎宾、双狮戏球、凤凰台狮技、瑞狮争艳、楼台跳桩、三狮戏楼台、金狮采莲、狮子过天桥、刀尖狮技、高桩飞狮、五行台狮技、金狮雄风、狮子上金山等套路节目组成。

  群狮迎宾是以群狮跳跃,欢快生动的表演动作,以示欢迎广大观众与来宾共庆佳节,多表演于大会开幕式和典礼庆祝活动的开场。

双狮戏球由一位引狮人手持一个“珍珠球”,引诱两头可爱又顽皮的狮子在场上互抢并戏弄珠球,展现出各种互争共抢的热烈场面,使观众得到一种欢快刺激的享受。

  “瑞狮争艳”是以六至八头狮子组成的群狮阵势,并以活泼欢快的方式争相嬉戏,在三张八仙桌叠成的楼台上,表演生动活跃、精彩绝伦的造型动作,以此表示对广大观众的欢迎和谢意。

  “楼台跳桩”是由三张八仙桌叠成的一个楼台,顶端安装四根桩,一头雄狮在引狮人的引诱下,以凶猛敏捷的姿态跃上桩顶,并展现各种高难度动作让观众大饱眼福。

  “三狮戏楼台”源于“三才楼台阵”,即天狮、地狮、人狮同台献艺,各显神通,表现出人能胜天,人能征服大地自然,人能创造未来的志向。通过三头狮子紧张、活跃、高难、惊险、扣人心弦的表演动作赢得广大观众的掌声。1996年在广西柳州市举行的“八桂友城狮王争霸赛”中,“三狮戏楼台”以最高分力压群雄,夺得金狮王称号。

  “刀尖狮技”是由三位青年赤脚舞狮并爬上安装有锋利刀刃的架子顶,并在架子顶的刀架上行走、腾跃。其中,引狮人经过数年苦练,可俯身在刀尖之上,手脚张开并旋转。“刀尖狮技”曾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世界一绝”,并在“中华首届狮王”大赛中夺得“北狮王”称号。

  “五行台狮技”,由五张八仙桌组成并按“金木水火土”五行方位叠成一个五行台式,五头雄狮同时按五行位置在台上表演。五头雄狮你追我赶、五行轮位,并在台上展现各种高难度动作。

“高桩飞狮”是由二十八根桩柱组成一条长14.6米,高2.6米的矩形高桩之上,舞狮人采用快速腾空跨越的方式通过高桩,并以动静姿态交替来表达雄狮特征的高超技巧。

  “单狮上金山”是在由二十一条长凳相叠而成的一座金山上进行表演,由一头凶猛顽强的雄狮在引狮人的引导下,攀上金山顶,并在山顶之上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该节目曾荣获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民运会表演比赛四连冠金奖。

  “金狮雄风”也是在由二十一条长凳相叠而成的一座金山上进行表演,由六至十头狮子在金山上各占位置,耀武扬威,口吐对联,表示群狮向观众致意。




五、传承与发展

   田阳舞狮主要采用的是家族传承的方式,至今己有九代传人。现已有考证的传承人,许东和为第一代传人;其子许昌良为第二代传人;许守平,许其嘉,许奇献,许志远均为子承父业,分别是第三、四、五、六代传人;第七代传人李云飞是第六代传人许志远之婿;第八代传人是李云飞之子李永茂;第九代传人李洲文和李洲明。

  现今代表性传承人李永茂,1948年11月出生,1960年继承祖传开始学习武术、舞狮、舞龙等项目。1976年作为发起人之一,开始复兴田阳舞狮活动。1980年创建田阳舞狮艺术团至今,历任演员、教练、队长、团长职务。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传,田阳县政府制定了传承和保护壮族舞狮技艺的工作方案,并组建10个乡镇的民间舞狮队,创办了田阳壮族舞狮技艺培训班,共举办培训班50多期,培训人数达1000多人次。同时在县实验小学、田州镇凤马小学、头塘小学、民族中学及部分农村乡镇开展壮族舞狮文化进校园、进乡村活动,传授舞狮技艺。

   2008年9月,田阳壮族舞狮技艺传承保护基地挂牌成立,并与田阳职业高中联合招生,使田阳壮族舞狮学校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同时,政府在训练场地的建设、舞狮技艺传承活动上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舞狮道具、服装、集训、舞狮比赛等方面的开支。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得田阳舞狮队伍不断壮大发展。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宣传,如今学习舞狮的队伍日益壮大,目前全县共有壮族舞狮艺术团、秣马乐英舞狮队等十六支舞狮团队和四支童狮队,每年表演200多场。2006年田阳壮族舞狮技艺被列入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11年6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该项目的传承与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章图片除署名拍摄外,均由代表性传承人李永茂提供


相关视频
相关动态
项目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