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人民时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返回

项目名称:藤县狮舞

项目编号:国Ⅲ-Ⅲ-5

图片未经许可,禁止私人转载,违者将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藤县狮舞


一、概述

  藤县位于广西东部,被誉为“舞狮之乡”。藤县舞狮堪称一绝,名扬东南亚,饮誉粤港澳台。藤县舞狮历史悠久,属于南狮流派,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出的具有浓郁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竞技艺术。

  藤县舞狮形成于唐开元年间(约公元718年)。当时狮子仅供王官贵族们观赏,但狮子威武雄壮的形象却悄然传入了民间,并成了百姓神话的产物。民间将其视为吉祥物及威勇、权贵的象征。藤县舞狮内容分为两种,一种是侧重于地面表演技艺的采青狮,另一种是侧重于桩上表演技艺的高桩狮。




二、历史沿革

  藤县采青狮,由蒙江子孙堂醒狮团的老前辈,结合狮子的十大神态(喜、怒、醉、乐、猛、惊、疑、动、静、醒)所创编出来的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舞狮内容。民国初年(公元1920年),由来自广东佛山的吴细牛、陈添二人担任“富炉灶子孙堂队”的打击乐和舞狮技艺的师傅,并与富炉灶子孙堂原班舞狮老艺人逐步创造完善了一整套采青狮节目、表演技法及打击乐技法。

  新中国成立以后,藤县民间舞狮技艺进入发展与创新阶段。在传统采青狮基础上,运用传统技艺与现代技艺相结合,创新推出了一套全新的舞狮内容,即高桩狮。20世纪末,藤县塘步镇禤洲狮队吸取其它狮队地面采青狮技艺的同时,开始学习广东高桩舞狮技艺,研究高桩舞狮技法。藤县文体局于1997年成立了藤县舞狮队,舞狮队是由塘步镇禤洲狮队人员作为班底,挑选当地狮队优秀舞狮队员组合而成的高桩舞狮队。




三、道具器材

   藤县狮舞表演所需的道具包括:表演服饰、锣、鼓、钹、高桩等。

   狮子:藤县民间舞狮的用狮没有固定的规格,舞狮时一般采用3号狮或5号狮(民间制狮规格)。

   锣、鼓、钹:是舞狮鼓乐必备的器具,舞狮时击打锣、鼓、钹,以配合舞狮者的表演和故事情节的变化发展,鼓乐节拍明快,轻重快慢有序、强弱缓急鲜明。

  大头佛面:是引狮人戴的面具,其形状耳大嘴阔,额高鼻刚,形象十分诙谐幽默。

  高桩:桩阵由18个桩柱组成,被形象的比喻为“十八罗汉阵”,桩面直径为35厘米,前后两桩之间一般跨度为2.8米,最大可达3.5米,一般低桩为1.65米高,高桩为2.8米高。




四、基本内容

  藤县民间舞狮技艺最具特色的地方也恰恰表现在采青之上,采青狮是藤县民间舞狮技艺的精髓,更是舞狮活动的灵魂。当地人将采青狮称为采青表演,主要是侧重于地面上的的表演技艺。采青可分为探青、试青、戏青、食青、吐青等步骤。所谓“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青”是指狮子表演的内容,或者是表演时需要破解的阵法,如在当地民间流传千年的高青、蟹青、八卦青等,也就是主家(悬挂“青”的户主)为了考验狮子智慧和本领而设计的一种阵法。狭义的“青”指的是一份采物,代表狮子需要捕获或采摘的食物,当地民间通常用几棵生菜和一包“利是”(红包)扎成一扎代替所谓的“食物”。采青狮的表演套路是根据狮子在寻找食物之前,所表现出来的“喜、怒、醉、乐、猛、惊、疑、动、静、醒”十大神态和“闪、躲、挪、扑、腾、跳、滚”七个基本动作特征而设计的。乐器表演的套路和技法也是在此基础之上设计而成的。

  传统舞狮表演套路(技法)主要有:参拜(亦称拜神):分三次,从左边开始参拜,依次为左、右、中,要求前进约五步,退后约五步,在四平马开狮口,举狮向左再向右。起狮:用右手握起,左手按狮口,左右摆动狮头走一圈。三星:阴阳手按狮口,四平马、弓步马(如寻找食物动态,动作为四五次左右)。抛狮:准备去试探食物,步法有四平马、合脚跳前一步和开四平,三次动作。洗脚:即试探食物,先左脚摆前用狮头洗脚,后右脚摆前再用狮头洗脚,再左脚摆前用狮头洗脚,然后举起狮头摇动。食狮:狮子开口食青,做吃食物的动作,先慢慢咀嚼,然后吐生菜到地上,吐青动作顺序依次是左、右、中,最后再洗脚。

  采青狮的传统节目有《雄狮拆蟹》、《狮子吃柚》、《狮子拆蜈蚣》、《大头佛梳妆照镜》、《高台采青》、《狮子摘银元》、《狮子捞银元》等。这些传统节目主要用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庆日,以及民俗喜庆日,如婚嫁、祝寿、乔迁、入伍、开业等场合。

  藤县高桩狮是在原有的采青狮基础之上,结合其他地域舞狮的特点,加以改良创新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竞技性舞狮。高桩狮借助特制的高桩,结合桩阵进行高空表演,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桩阵由两列桩柱构成,为长方形结构,桩阵通常摆放在既能展现舞狮技艺又有利于观众观看舞狮表演的位置,以保证观众安全和较好的视觉效果。

  高桩狮桩阵由18个桩柱组成,被形象的比喻为“十八罗汉阵”。藤县高桩狮的套路设计结合了狮子的喜、怒、醉、乐、猛、惊、疑、动、静、醒、寻、望、探、烦等神态和狮子面对的山、岭、溪、涧、索、桥、水等特殊场景。藤县高桩狮融合了武术、舞蹈、杂技、体操等高难度动作,使狮子造型更加美观,舞狮动作更加逼真、独特,体现出了高、难、惊、险、美的特色。

   藤县高桩狮的套路设计结合了狮子的神态和狮子面对不同特殊场景,目前已创新推出了“飞攀高桩”、“桩上钢线前滚翻”、“独桩狭腰转体450度”、“钢线一字腿”、“飞桩3.5米”、“金狮倒挂”、“侧空翻下桩”等十三个精湛的专项舞狮套路。高桩狮的主要作品有《高桩舞狮》、《灵猴攀树》、《金狮倒挂》、《醉狮独峰赏月》、《金狮翻跟斗》、《绝壁采灵芝》等。这些节目主要用于娱乐、演出以及赛事竞技等场合,不仅具有传统性,而且具有时代性,是传统技艺与现代表演相结合的产物,自创新推出以来,深受国内外观众一致好评和追捧。




五、传承与发展

  1951年,藤县在太平镇三民中学召开庆祝解放军剿匪胜利大会时,曾有“百狮贺庆”的热闹场面,充分体现民心向背。改革开放后,藤县县城舞狮之风兴盛一时。1992年,蒙江镇也曾出现“百狮闹蒙城”的景象。1996年禤洲狮队到蒙江狮队拜师学习传统舞狮技艺后,禤洲狮队开始学习广东高桩舞狮技艺,藤县开始出现高桩舞狮,随后该狮队连年夺得全国第一名、国际第一名。2004年获得马来西亚第六届“云顶杯”世界狮王争霸赛并列第一名,并获得“世界狮王”“东方狮王”称号。禤洲狮队在2004年出国比赛后,受到中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台湾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在广西、梧州等地引起轰动。

  藤县舞狮传承有序。现今传承人邓明华,生于1945,拜师濛江子孙堂并创立禤洲狮队。

  2011年6月藤县舞狮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当地政府重视并加大对藤县舞狮的扶持力度,创建了东方狮王培训基地。在当地职业技术学校设立舞狮专业,聘请舞狮、武术专业教练系统培育舞狮人才,并在当地中小学校园内,开设舞狮兴趣课,鼓励青少年接触了解舞狮文化。同时,还成立了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将舞狮进行专业性保护研究,并扶持本土舞狮文化企业,宣传包装舞狮技艺进入市场。

  

  本章图片除署名拍摄外,均由代表性传承人邓明华提供


相关视频
相关动态
项目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