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狮舞是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民间最具特色的体育、杂技与舞蹈相结合的表演艺术,已有约150年历史,在民众中颇有影响。因其丰富的表演套路,惊奇险的观赏性,高台狮舞一直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并得以传承,成为彭水第一项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台狮舞是中华狮舞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老百姓日常文娱活动的重要内容。搭台上架的高台狮舞多用于重大节庆和比赛活动。表演时,常常与地面狮舞连为一体,最核心的部分是空中表演,也是最具观赏性的部分。同时,高台狮舞要求表演者具有高超的表演技能和良好的体力。
据考,高台狮舞最初是流传于彭水民间的民俗活动。究竟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据靛水乡古文村唐家湾的唐家班回忆,传承他们的第一代师傅是从原文武乡陈家湾的陈家玩班拜师学来的(现陈家班已消亡),至今唐家班已传至第六代,约150年。在传承衍进中,因其表演人数较多,危险性较大,且不易组织,表演空间逐渐压缩。
彭水高台狮舞面具、道具多样,表演内容丰富,套路灵活多变。表演时,最主要的道具是狮子。过去,一般都由民间艺人扎制。高台舞狮采用方桌搭台,最少7张,一般15张,最多24张。另有大头和尚、猪八戒、鬼怪等面具和绣球、钉耙、棕扇、彩圈等道具。乐器有锣、大鼓、小鼓、钹、铰等响器伴奏。彭水高台狮舞不受表演地点的限制,厅堂、庭院、广场甚至野外开阔的平地都可以搭台表演。
彭水高台狮舞可以分为地面狮舞和高台狮舞两种。地面狮舞主要用于日常节日、生日、婚丧嫁娶、开业庆典等活动。搭台上架的高台狮舞多用于重大节庆和比赛,表演时常常与地面狮舞连为一体。
彭水高台狮舞表演模拟狮子或者其他动物的动作,有蹬黄冬儿、打羊角桩、鹞子翻叉、扯链盖拐、翻天印、黄龙缠腰、懒牛困塘、狗连裆、扯海趴狗、钻圈等动作套路。高谷表演班还有狮子高杆夺绣球、游走板凳等表演动作。
彭水高台狮舞表演时,一般由一人或者两人面戴大头和尚、猪八戒等面具,手持绣球、钉耙等道具,在狮子的前面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挑逗狮子。可以用单狮表演,也可以双狮表演,或者一大一小两头狮子参与表演。
彭水高台狮舞最核心的部分是空中表演,也是最具观赏性的部分。彭水高台狮舞采用搭台上架表演。最高可爬到14层,将桌子108张架成品字形,最高层用3张桌子立成“一柱香”。
狮舞表演者身披长约2米的彩绘狮子,在导引师的引导下,从第一层开始,层层上升,直达“一柱香”。在各层表演时,狮子要穿过每一张方桌。在“一柱香”上要进行玩狮子和各种动作的立桩表演,惊险刺激。彭水高台狮舞兼具舞蹈和传统体育表演的特点,以玩班为单位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常常听到阵阵喝彩,有时观众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表演中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彭水从事高台狮子表演的队伍较多,人员也不少。现今从事高台狮舞表演的主要有靛水乡的唐家班、高谷镇狮舞班和棣棠乡的李天阳狮舞班等。他们以玩班为单位进行表演,套路灵活多变,表演风格或惊险刺激,或古朴滑稽,或华丽多姿。近年来,大多数青壮年已远走他乡打工挣钱,高台狮舞玩班只剩下年老体弱者,无法进行正常表演,濒危情况不容忽视。
靛水唐家班:唐家班高台狮舞因其搭台层数最多、高空表演最惊险,堪称彭水一绝。其表演技艺由文武堂陈家弯的陈大老摆传授。陈家班在解放前就停止了表演,唐家班却代代相传,兴盛不绝。
第一代:唐世锡、唐万古
第二代:唐守田、唐守杨
第三代:唐守益、唐世华、唐世荣
第四代:唐汉东
第五代:唐国林、唐东权、唐春华、唐万锡、唐进军、王东平、毛峰
第六代:唐小林、唐影、毛雪健
唐守益,现年64岁,苗族,靛水乡古文村2组人,小学文化,彭水县著名狮舞师傅。十几岁开始狮舞表演,至今从艺40余年。现为唐家班辈分最高的传人。主持唐家班事务10余年,教练唐氏弟子近10人,培养在校青少年学生多名,同时打破宗族传统,教习外姓弟子王东平、毛峰、毛雪建等人,为高台狮舞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棣棠李天阳狮舞班:李天阳,男,45岁,苗族,棣棠乡四坪村人,21岁拜杨朝学为师学习狮舞现法,现场享誉棣棠及周边地区的狮舞玩班高手。棣棠乡四坪村李天阳狮舞班因分狮舞为阴阳两套而独树一帜。喜事使用猪八戒面具,丧事则使用鬼脸面具。
第一代:杨大和
第二代:杨朝学
第三代:李天阳、冉 享、冉 超、李朝友、王天军
高谷狮舞班:张自民,男,65岁,苗族,高谷镇人,27岁学习玩耍狮舞,现是高谷镇狮舞玩班的班主。高谷狮舞班因有女性参与、表演华丽和独特的爬高杆而特色鲜明。表演者来自各个不同的师传,其传承纷繁复杂。现有男性表演者冉红光、彭泽绪、王绍维、赵泽书、冉启华、杨明、张自明,女性表演者陈家珠、董延琼、胡绍容、问容、黄慧全、彭灿珍等人。
彭水高台狮舞为中华狮舞的组成部分,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广泛参与当地社会生活,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彭水高台狮舞因其艺术价值高、观赏性强的特点,能积极融入到当地的文娱活动和旅游建设之中,其发展前景前景看好。
目前对于高台狮舞的传承与保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政府将高台狮舞纳入彭水文化品牌实施保护,褒扬其文化价值;建立完整的彭水“高台狮舞”档案数据库,对各“高台狮舞”玩班进行系统的登记、登册,有据可查,以音像资料、图片方式记录“高台狮舞”全部动作及套路以及与此相关的表演、伴奏艺术与技能、技巧等;邀请专家举办“高台狮舞”论坛,对其历史及项目论证、文化价值作出科学的评价;保护狮子、面具、道具以及伴奏乐器的全套工艺制作流程;对从事高台狮舞表演的传人实施相互交流、学习、培训,命名一批优秀传人;高台狮舞走进校园,使高台狮舞在学校扎根下来,深植传统文化基因,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激发爱国家爱家乡的热情,培养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本章图片除署名拍摄外,均由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文化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