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人民时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返回

项目名称:小洪拳

项目编号:市Ⅵ-Ⅵ-15

图片未经许可,禁止私人转载,违者将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小洪拳


一、概述

    荣昌县地处重庆市西部,具有地方特色的小洪拳就主要分布在该县境内。小洪拳其形姿小巧玲珑,节奏严密,技法刚健有力,朴实无花架,招含攻防,动作实战,自始自终行在一线,小洪拳除自身的特点外,还包含了少林拳术的主要特点。



二、历史沿革

    洪拳,也称红拳是中国古老拳术之一,历史上几经演变,明代末期,郑成功组织以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字立门,故称洪门。洪拳属“上四门”,上四门包括:“红(拳)、梅(花)、弹(腿)、迷(踪)”。

    据《四川武术大全》记载,流行于荣昌县的小洪拳是由少林拳基本拳术套路演变而来,素有“十八拳之母”之说。清嘉庆年间,荣昌河包镇人王红(绰号“王狗屎”),曾到河南少林寺学武后返乡,根据少林拳的基本功法,并结合大洪拳、老洪拳、洪家拳的套路特征以及自己的习武心得,创编为独具地方特色的小洪拳,之后传授给荣昌县河包镇拳师陈世道。直至1921年,由陈氏族人传授给荣昌河包镇人陈益山(系小洪拳第五代嫡传),将小洪拳拳技传于荣昌县境内,从此该拳种在荣昌县发扬光大,流传于世。



三、道具器材

    相关制品有:铁尺(长一尺二,把柄有顺反钩)、铁筷子(长一尺)、大刀、花枪、齐眉棍等器件。



四、基本内容

    据史料记载,小洪拳的步型有并步、弓步、马步、蹲步、虚步等,基本上体现了各家拳术的常见步型。手型有掌、拳五花抓。手法有推掌、抢手、扳手、砍手、掠手、拦手、撩手、抓苗头手。拳法有冲拳、劈拳、撩拳、砸拳、侧拳等。足法有踩脚、泼脚、勾脚。腿法有踢、弹、跳。身法有转身、缩身等。眼法有盯、迷、暴、瞪等,构成了完整的手、足、身、眼、步法,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法合一的攻防技术。

    小洪拳基本拳法包括:太祖子千捶、戳地龙等十个套路。以下是各个套路风格特点与口诀介绍:

    第一路 太祖子午捶,风格特点:以弓步为主,为掌、拳、脚俱用。动作迅猛、快速劲健。口诀:太祖一合子午捶,左手一掌右手一追,上前侧步右起腿,跟桩铲手要急推,接连尖子就起腿,出手斩子斩得碎,连续四手向前追,敌手来时要打退,日时抄练把手批。

    第二路 戳地龙,风格特点:此拳以下盘工夫见长,以闪跌为主,加以虚步相佐,威以腿法,虚实结合,攻防兼务。口诀:二合拳来戳地龙,平桩撕手把手封,拜势一跌要惊动,急忙跌起镖手封,喜鹊蹬翅脚靠拢,又往下拜分西东,将手一举把计用,起身快捷如吹风,出手关紧无间缝,苏秦背剑用不同,一个反脚打得中,道理一通便百通。

    第三路 三合身(三角墩),风格特点:以短桩为主,固守中盘,以其进退灵活,稳健多变著称。口诀:三合拳来走三角,右手一追撕左脚,身子一偏要警觉,原是洪门摆敌脚,上前三步牢记好,退后三步路子会,拗步追手断手破,退后塞肘起风波,平时练习研究过,道理深来赛达摩。

    第四路 撕撕拳,风格特点:此拳长于用足、踢、撩、拌、加肘、滚身等动作。使对方无法站稳,攻守宜用。口诀:四合拳来撕左方,右脚上前解慌忙,身子一偏站稳当,左右摧敌如虎狼,老鹰展翅定主张,乌云翻滚要恰当,一个反脚追一拳,侧身撕手转过堂,平时练拳放心当,故尔久练就成钢。

    第五路 镖翻,风格特点:以“存天爪”手法为其特征动作快速勇猛,主要用对战“鹰爪”、“猴拳”等以爪为主的拳种。口诀:五合起势一合样,镖翻箭手逞豪强,擒拿短打与截拦,出阳收阴不坦然,鹞子钻林不虚假,智有前弓箭后发,硬如铁石软如棉,或是腾挪与闪展,浮沉吞吐记心间,五合拳路一根线,千变万化应自然。

    第六路 六合(六步桩),风格特点:以中盘功夫为主,步法多变,身步合一,拳式大方。口诀:六步桩来脱换大,铁扇关门迎心插,急换平桩分上下,左转右转前后挂,拗马连环打敌家,跟桩铲追斜窝打,反身又跳原步法,猴手猫步不虚假,方称名拳好行家。

    第七路 挂印,风格特点:上中下三盘齐用,快速勇猛,变化多端。口诀:挂印三步走得妙,金鸡独立逞英豪,上前犹如擒虎豹,翻身搭坐马鞍桥,一步低来一步造,一脚矮来一脚高。三步断肘一步跳,横空一肘往上挑,魁星点斗能活跃,谨记脚下要踩牢,上前一拳敌手倒,镖翻截拦眼观瞧,前推后浪如云跑,两眼双扇耳边摇,反跳坐马手关好,霸王开弓要记牢。

    第八路 边挂(又名八步缠丝),风格特点:以高桩为主,步法灵活。口诀:边挂原来亦不难,上前一撕把手关,退后一步缶左转,一步撕手仍回还,身子一扁向右面,摆步连环和手牵,二个箭手要极快,三步解脚记心间,上前双掌一根线,一个铲捶转回还。

    第九路 九兑飞(又名九堆灰),风格特点:此拳以八挂子午桩为主,主中盘功夫,利于群战。口诀:举手难练九堆灰,上打头来下打阴,头正身偏腰扎劲,两脚落地如定钉,梅花桩形来安定,谨防猛虎下山林,一个捆肘滚身进,搭手一掌似箭追,习练要把虚实分,谨谨牢牢记在心。

    第十路 十字桩,风格特点:此拳为高桩架打之用,雄劲稳健,能攻善防。口诀:十字桩来翻捶打,左手补捶右手拉,按连绕膝把手挂,身子转折脚下踏,然后铲手急为佳,右脚右手一直发,平桩撕脚分上下,一掌一捶讲身法,跟桩底捶千变化,扁脚铲捶生枝芽,续连丢手分真假,后有追手把力加,侧转身子镖手打,匡胤洪拳第一家。

    武师们在传授小洪拳时,严格规定了从师学艺的规则。规则要求内容是:若要武艺练精通,四肢努力贯长虹,两膀还须千斤重,昼夜练习苦用功,达摩祖师传你等,条条拳术记在胸。十六条规如下:

    第一练功要得紧,第二不要分精神,

    第三强身能除病,第四夜静与早晨,

    第五练习讲学问,第六熟能巧计生,

    第七身子与本劲,第八拳路须记清,

    第九出手要关紧,第十吞吐与浮沉,

    第十一变化手要灵,第十二切莫忘师恩,

    第十三百战又百胜,第十四老师传打经,

    第十五对人要尊敬,第十六秘诀定死生。



五、传承与发展

    根据传承谱系记录,目前小洪拳传承至今已有十代,前五代传承皆为师徒传承方式,直到第六代唐南轩,出现了家族传承方式。从第一代传承至今,小洪拳一直传承于荣昌县河包镇。

    目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是陈善友和戴其君。

    陈善友从七岁开始向民间武师赵银成学习小洪拳。七年后,又拜师河包镇武师李全中,继续研习小洪拳。同时向河包镇拳师姚伯清拜师学习小洪拳。根据几个师傅教的套路,取各家之长,一边琢磨一边苦练,几十年如一日,从没间断。1968年开始向其老师刘银辉学习小洪拳各种套路。现已收徒千人,遍及云南、贵州、四川及本市各区县。先后到四川省、重庆市、荣昌县内等地参加各种武术比赛和展演活动约100余次。多次在县、市内外向各地拳师交流,切磋技艺。

    戴其君自小好武,15岁经人介绍,向荣昌县河包镇民间武师姚伯清学习小洪拳,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从没停息。1986年,戴其君代表荣昌县参加重庆市举办的首届渝州武术擂台赛,为荣昌争得团体第六名做出了突出成绩。因其功力深厚,慕名前来向他学习武术的不下百余人,其众多徒弟学成后分别各自收了不少徒弟。

    小洪拳在荣昌地区虽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社会影响,但它作为民间群众性体育锻炼和竞技方式,难免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分歧与流派很多,多数地方演练中已没有小洪拳的风格了,纯正的小洪拳已面临绝迹。小洪拳的风格独特,练习者很难掌握其特点,从而造成短时间难以有所长进,往往学习两三年者也不能对敌,所以大多半途而废。由于现今体育锻炼方式多样,加之大部分年青人都承受不了小洪拳训练的艰苦历程,因此学习小洪拳的人已很少。

    当地政府现阶段已采取以下保护措施,荣昌县武术协会已开展普查摸底,把收集的小洪拳文字材料、图片、音像存档;调查了解拳师及拳演练搏击的程序和传承关系;编写小洪拳基本功法和套路书籍;成立武术协会“小洪拳分会”;荣昌县昌龙文武学校已开始在学生中传授小洪拳;2001年以来,已组织小洪拳习武者参加县内外传统武术比赛20余次(含交流、研讨及表演等)。


  本章图片除署名拍摄外,其余均由荣昌武术协会提供。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相关动态
项目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