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人民时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返回

项目名称:潭腿

项目编号:省Ⅱ-Ⅵ-23

图片未经许可,禁止私人转载,违者将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潭腿


一、概述

    潭腿因其发腿疾速,劲力脆弹而得名,演练时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又融内、外功于一体。潭腿是中国北方的武术流派之一,源出于山东临清(今河北邢台临西)龙潭寺,以其独到精湛的腿功在武坛享有盛誉,潭腿讲究“拳三腿七”和“拳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潭腿套路,气势连贯,起伏转折,节奏清楚。在攻防技击方面,较强地突出了北方拳派的特点,即大开大合、腿法多变,回环转折、进退顺畅。



二、历史沿革

    潭腿创始人为五代时期后周名将昆仑大师。大师当时奉命远征,在此期间,后周为宋所灭,大师因回军路远,又被大势所迫,自知难以挽回,当即解散军队,“自焚”隐身,在临清龙潭寺(今河北省临西县尖冢镇龙潭村)隐姓埋名,削发为僧,法号昆仑,后人尊为“昆仑大师”。
    昆仑大师身怀武术绝技,并且精通医术,恐其年久失传,即在龙潭寺内开门收徒以继传承,大师将武术、医术共溶一炉,合成一体,研创出内外两功并用的武术——潭腿。潭腿的“潭”字是借用发源地龙潭寺的“潭”字,故而称之为“潭腿”。清中叶,临清潭腿达到鼎盛时期。清廷为稳固江山,发表《禁武令》,严禁民间习武。临清潭腿因此受到清政府的围剿。



四、基本内容

   临清潭腿有短拳、碴拳、架子拳、六角式、二十四式等多个套路,器械种类也很多,除刀枪剑棍外,较有特点的是有燕翅镋和拦马橛等。
   临清潭腿共有十路,潭腿法内外两功同行,拳腿并用。弹腿不过膝,即七寸弹法。呼吸从鼻孔,含虚抱气,不令气散,用意不用力。功在于内,形领于外,滋精育气,气意相融。讲的是伸缩吞吐之功,阴阳顿挫之法。单腰摇曳,身法传神。刚柔互用,弹韧相兼,威而不猛,柔而有力。并需要步法快、巧、稳。身动似槐虫,身活似龙形,闪如轻风退拔刀,蹿高纵远似狸猫。步法似蛇形,行走似猫行,抬腿如风,落地如针,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形腿似钻。重点则在内功功力上的培养与发挥,强调威则能动,逼则能用,以简克繁,以逸待劳,变无形象,攻缺击要,巧打击梢,出奇制胜。

   现有昆仑大师为临清潭腿所制定下的传承古训:
      昆仑大师开始传,留下潭腿十路拳。
      一路顺步单鞭势,二路十字起蹦弹。
      三路盖马三捶势,四路斜踢撑抹拦。
      五路栽捶分架打,六路勾劈各单展。
      七路掖掌势双看,八路转环跺子脚。
      九路捧锁阴阳掌,十路飞身箭步弹。
      学者莫嫌势架单,奥妙精深在里边。
      多练多看问根源,学会了护身壮胆。
      内外两功并同时,能消除一切病源。
      一踢一打增气力,勤学苦练知根源。
      学者练到贯通处,伸手还招就占先。
   临清潭腿的主要特点是内外两功并重,注重桩功练习。十路潭腿为根本,站桩调息蓄元神,器械练打须结合,健身防身益寿身。

   临清潭腿讲究低盘下势,偏重于发腿力量,刚脆紧凑,威而不猛,落地生根。内容上左右对称,上下互应,势正步稳,循之有序,手法上有冲、推、劈、搂、穿、砍等,腿法上有弹、蹬、勾、箭弹等,手型有拳、掌、勾,步型有弓、马、仆、虚、歇等,手法与腿法都要求快速有力,“拳似流星眼似电”,眼神专注,快如闪电,身法要求挺胸收腹、直背敛臀,腰身柔韧,两肩松动,步法要求进退迅速,站立稳固。总之,要手、眼、身法、步法、协调一致,手随心转,眼随手到,步随身转,要求做到五到,即:手到、眼到、脚到、身到、步到。演练起来气势连贯、节奏清楚、起伏转折,劲力顺达。
   临清潭腿,对肩、腰、胯等部位的支撑力和运动力要求很高,尤其是下盘稳健有力。因此,非常注重桩功练习,其桩法很多,主要有三圆桩、单鞭桩、伏龙桩、三合桩、对门桩等。以定架势稳,调练气息,培养内功,修炼真气为主,同时,通过站桩还可进行自我调解,作为提高自我道德修养的一个方式。



五、传承与发展

   临清潭腿的保护与发展同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不可分离,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时代的更替而演变发展。1989年3月10日北京市武术协会临清潭腿研究会成立。2007年5月,中央电视台、中国武术协会在山东郓城举办了“中国武术论坛”,临清潭腿和其他15个最具影响力和传奇色彩的拳种一同亮相,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亲临临清,用了一周的时间对临清潭腿进行了实地拍摄,并以《铁打潭》为专辑题目进行了播出。2009年,临清潭腿被收录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11月,成立了临清潭腿研究会,积极推动其保护、传承与弘扬。


  本章所用图片均由潭腿传承人张占宇先生提供。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相关动态
项目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