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人民时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返回

项目名称: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

项目编号:省IV-Ⅵ—12

图片未经许可,禁止私人转载,违者将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


一、概述

  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又称水拳,为亳州人陈抟(公元871年—989年)所创,距今流传已逾千年,因陈抟曾受封华山,故在亳州以外流传时名为华岳六合八法。该拳内涵丰富,功法独特,以心中意念为指导,六合的“静”为体,八法的“动”为用,是内以养心性益气,外以修形体健。以意志为指导,不尚拙力,动作则以连贯、圆活、轻灵、沉稳,快慢相间,松紧相随。运动时以腰为轴心,步随腰动,不偏不倚,若虚若实,不露于外,鼓荡起伏,一气呵成,直至拳终。拳势运行如水势翻滚,内劲如海纳百川,以整劲为核心(发展为形意拳),以步伐为转移(发展为八卦掌),以轻柔为变化(发展为太极拳),堪称中华内家拳的始祖。六合八法拳主要以养身、养性、养心为主,习练的人群的跨度比较大。



二、历史沿革

   亳州是全国十大武术之乡之一,作为特殊拳种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在亳州历代传承不绝。陈抟自幼好学,饱读诗书,有超强记忆力,能读书阅卷过目而不忘,到中兴时期因作诗而出名,终身闲居不求仕途,以邀众友遍游名山胜地为乐,曾在武当山九室岩居住过一段时日,用以攻读老子、庄子的玄学,潜心专研易理,是道教中知名人士,所著的玄学类文章,见解深刻,对玄学的发展历史影响深远,后在太华山的云台观中也居住过,当时恰逢宋太祖微服巡游,他们在莲花峰山脚下不期而遇,二人见面相谈甚欢并赐号“希夷先生”。他一生著有“指玄篇”、“高阳集”、“钓潭集”、“二十四节气导引发”、“心意六合八法”等等健身养生书籍一直流传至今。华山玉泉中希夷先生的卧像,就是希夷先生的睡功法相之一。希夷先生的衣钵继承人为李东风,隐居于太华山,除了系统继承了希夷先生的玄学外,对“心意六合八法”特别用心专研融汇贯通,把一生的心血凝结在他谱写的“心意六合八法五字歌”中,后传授于关杰、刘韵声等人,所以在河南、河北等地区的“心意六合八法拳”得以流传和发展,由于受当时历史原因限制,传媒不甚发达,所以元、明两个朝代以及清代前期的“心意六合八法”拳宗的源流资料难以收集、整理,这些时期先人们用心血所著的许许多多拳谱、拳决,也无缘再面世。

   清朝道光年间,陈光弟,河北昌平黄花镇人,好读书、喜习武,拜远达(道号永善)为师,后拜李参一(道号永年)为师,习练心意六合八法内外功法及剑术,两师同出一宗,陈光弟合二师功法所长为一体,数年后功力大进,自成一体,在清道光年间,声名远扬,满、川、陕、晋、燕等地都有技击各家高手拜其为师,是心意六合八法拳的代表人物。至清代末期,习练陈抟六合八法拳名气最大的是一代武术大师吴翼翚先生,是陈光弟、阎圆兴两位先生的入室弟子,得到心意六合八法拳门中真传,晚年在上海开馆收徒。当时学心意六合八法拳术的人甚多,由于上海经济交通发达,是各地人士汇集之处,所以得以在苏、浙、闽、粤等地将心意六合八法拳流传下来。

   心意六合八法拳的演变进步是经过数代前辈高人的不断努力、探索、精炼的结果,在进化的过程中吸取了太极、八卦等各派拳种中的优点特长,把它揉合于自身,融化于自身,这才是“心意六合八法拳”能长久不衰、发扬光大的真谛。

   六合八法拳的流传过程中逐渐演化为两支,一支为华岳六合八法,代表人物是民国时期著名武术家吴翼翚先生;一支为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在陈抟故里亳州地区传承不绝,怀玉龙先生系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的第十代传人,为丰富拳理,精研拳技,1987年,武术家怀玉龙在精研本地流传的老祖六合八法拳的基础上,专程前往上海,拜师李道立先生专学此技。功成后返家乡收徒授教,义务教拳三十余年,弟子众多,得其真传的主要有其子怀培元,徒弟周珍、蒋昭和、于侠、段全军、桑春华,终于使该拳在其发源地亳州再度发扬光大。怀玉龙先生曾应邀在1992年亳州市首届国际中医药文化节上表演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反响热烈。



三、道具器材

  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是有习练者穿上特质的武术服装,它的设计体现出武术的文化,分为多种面料,如:仿真丝、棉加丝、金丝绒、麻纱等。穿着特质的武术服练习武术是对武术的一种认可也是对自己成为一个武者的认同。此外,还有专门的武术鞋,习练者在高强度运动中,保证牢固度,最大限度的减轻重量,有利于动作的充分发挥。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表演时一般有单人表演、集体表演,表演中穿上整齐的服装、鞋子,增强表演的效果,震撼人心。



四、基本内容

   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分上下两路,上路32式,下路32式,共64式。其拳理内养心性,外修形体。动作要领是虚灵挺拔,顶如绳悬,尾闾中正,不失其中。静似平湖秋月,意似波浪起伏,用意不用其力,劲断意不断,久习有延年益寿之功。

   前五合是静寂的意思,指的是运动时处于似动非动的状态,即是达到自发本能运动的程度而渐入化境。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外练全身关节、骨骼、肌肉,内练意识、精神气质、神经功能。起初练的是动作、姿势、筋骨和皮肉,深入进去练的是意念、内气活动,从而由外至内、有内向外锻炼。

   陈传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习练或表演时应注意心静用意、动静结合,一动全动、节节贯串,气沉丹田、八面支撑,刚柔相济、连续不断,静极生动、动中求静。



五、传承与发展

   以前该拳的传承主要采取师徒的传承方式,师父义务授拳,弟子习练凭其爱好,组织参加各项交流活动也是自筹资金。为了更好的发展,相继开展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重点收集现流传民间的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动作心法,整理出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的动作原貌、各个时期的发展变化,以及适合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人群习练的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动作和心法。完善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资料库,建立市级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资料馆,收集古今中外关于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实物资料。加强国内外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理论和功法研究交流。举办三年一届的国际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研讨会和邀请赛。邀请中外有关的专家学者来亳州共商拳法的传承与发展。设立其保护专项基金,保护老一代传人,培养年轻传人,积极扶持拳法的民间培训组织,普及推广拳法,进一步加强有关文物的保护、遗迹的管理,更新修复陈抟庙,进一步推进拳法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五进活动”。举办每年一次的全市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比赛。

   由市武术协会牵头,市非遗保护中心参与,组织拳法健身文化科研人才队伍,收集、整理拳法资料,初步形成较为系统和完备的理论体系。整理出一系列适合表演、具有亳州地方特色、富有不同含义的拳法表演,研究出适合不同人群习练的套路心法,搞好市内拳法健身技术培训,逐步把培训推广到全国、海外,为推广拳法打好陈抟招牌做好基础工作。开发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为代表的养生亳州的体育健身、中药、旅游资源,推动体育文化产业旅游经济的发展。

   本章图片均由传承人怀培元先生提供。

相关视频
相关动态
项目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