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人民时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返回

项目名称:蔡李佛拳(江门新会)

项目编号:项目编号:国Ⅱ-Ⅵ—36

图片未经许可,禁止私人转载,违者将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蔡李佛拳(江门新会)


一、概述

  蔡李佛拳起源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由京梅村拱北里人陈享所创,是广东南拳的一个重要拳种。据《少林拳术秘诀》里说,广东南拳是明代高要人蔡九仪受技于福建少林寺一贯禅师,尔后传于广东的。

  在清代,广东已经成为南派武术的中心。清中叶前,以洪、刘、蔡、李、莫五大名拳影响最大,但到清末,流行于全省的刘拳、李拳已不多见,而当时传播最广泛的南拳拳种之一——蔡李佛拳取代了五大名拳的地位,成为广东最大的流派。

  时至今日,蔡李佛依然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广东武术,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蔡李佛功夫总会或联会。据统计,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亚、菲律宾、德国、法国、荷兰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蔡李佛功夫总会或联会,习练者达300多万人。



二、历史沿革

  蔡李佛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国封建社会风雨飘摇之际,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这两次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紧密相关。蔡李佛始创人陈享,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拱北里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集蔡、李、陈等多家掌法、腿技、拳术之长,独创刚柔相济、攻防兼备的武术训练体系,为报答三师培育之恩,取名为“蔡李佛”。这里的“蔡”是指蔡福,“李”是指李友山,“佛”则代表陈远护(其拳术来自佛门)。三人之中,以蔡福辈份最高、武功最强,故以“蔡”字排头。

  1938-1840年间,陈享曾带领众弟子投奔林则徐,组织操练兵团参加抗击外来侵略活动,如在三元里抗英中,教授民众以蔡李佛功夫夺取洋人长枪等;还曾协助太平天国操练武术。随后见时机成熟,门人弟子纷纷设立武馆,其组织之严密、发展之迅速,为岭南近代史所罕见。这是蔡李佛的发展期,由始创人陈享的努力推广,为蔡李佛拳广泛流传于岭南城乡,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天京事变之后,陈享辗转多地以授拳行医为生,其所传授的“铁箭拳”(即蔡李佛长拳)在南洋一带广为流传。此后,陈享还经历了应美洲旧金山陈氏联宗会之邀前往传授武艺的四年时光,开启了蔡李佛在美洲的传播。

  1868年陈享返归故里坐镇始祖馆,继续指派高徒陈官伯、龙子才、张炎等人积极掌管和扩展各地“洪圣武馆”教务,蔡李佛拳雄风又振,新会、香港、佛山、广州等处发展神速,使蔡李佛拳得到广泛传播,不断壮大。享公晚年仍孜孜不倦,系统编著武学理论《蔡李佛技击学》,以传后代。

  经历百余年发展至今,蔡李佛拳术能成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体系完整的拳种,是历代先师在授艺传道中吸取各派之精华,结合自身实践体会而凝成的心血结晶。

  百多年来,蔡李佛始创人陈享及其子孙后代、杰出弟子,为弘扬武风、普及蔡李佛拳代代相传,不遗余力。陈享家族和蔡李佛拳经历史浪淘,时代洗刷,依然脉流甚广,遍及亚、欧、美、澳五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



三、道具器材

   蔡李佛拳术相关器具:主要有长器械、短器械、软器械、辅助器械和独门器械等。长器械包括拦门大刀、长棍、长矛、缨枪、梅花枪、蛇矛、左右十三枪棍、大雄旗棍、双夹单棍、双头揙拐棍;短器械包括七星刀、钩枪、蔡家蟠龙剑、南派蝴碟双刀、蔡李佛梅花双腰刀、十字双腰刀、左右八卦单腰刀、十字梅花单腰刀、青龙刀;软器械有鞭、双鞭、三节棍;辅助器械有沙袋、梅花桩、长凳、沙包桩、称桩及锄头六类;独门器械有碎手扇、投石术、九龙叉、双插仔和金刚大钯五类。



四、基本内容

  陈享创立的蔡李佛拳术,体系相当庞大。其中拳术包括五轮马、五轮槌、小梅花、大梅花、小十字、大十字、十字截虎、十字扣打、十字连环扣打、平拳、平争拳、铁箭拳、四门桥、走生马、白毛拳、左右单脚拳、龙形拳、蛇形拳、虎形拳、豹形拳、鹤形拳、猴形拳、鹰爪拳、醉八仙拳、五形拳、十形拳、八卦心拳、斗虎八卦、达享八卦、洪人八卦、五形大八卦、梅花八卦、达摩掌、金刚罗汉掌、十八罗汉手、小罗汉、大罗汉、八极、太极等共39套。

  对拆套路包括五形拳对拆、白模拳与蛇鹤拳对拆、双夹单棍与大红旗棍对拆、豹形拳与虎形拳对拆、龙形拳与虎形拳对拆、鹤形拳与白毛拳对拆、单腰刀对雨遮、梅花枪与双腰刀对打、空手对双插仔、十八点阴阳棍对打、三形拳蛇形对打、龙形、鹤形、英枪与扫子棍对打、三节棍与英枪对打、两头枪与双腰刀对打等共54套。

  桩类练习法有称桩、沙包桩、碎手桩、穿龙桩、三星桩、马桩、刀桩、棍桩、大小木人桩、大小开门桩、大小竹林桩、大小八卦桩、大小梅花桩等18套,俗称18木人桩。

  器械套路包括棍术和刀术(大刀、腰刀、关刀),单是棍术便有14个套路;此外,还有多种基本动作、手法、腿法、身形、拳法等,并订下“域”、“的”、“益”、“吓”、“鹤”五音标志以辨同门。



五、传承与发展

  蔡李佛拳术的繁衍与普及,与陈享不遗余力的传徒授艺、普及推广是分不开的。陈享后代均克承家学,长子陈安伯精通梅花枪,次子陈官伯更是一位开创一代武风的名家,陈官伯之次子陈耀墀,在蔡李佛拳百年传播史上也赫赫有名,陈耀墀之长子陈云汉,授技于京梅老家及广州,至今武术界仍传其事迹;

  陈享的得意门徒张炎尽得蔡李佛拳精华,并创新了小易筋经、穿莲佩剑、中阳插手、颇肋锤、缠丝马、隐死还生马等许多崭新的蔡李佛拳术招数和套路。

  陈忠杰先生是蔡李佛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致力于蔡李佛拳的传承与传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国内国外纷纷成立蔡李佛相关协会,2001年12月9日,新会崖西京梅村蔡李佛洪圣始祖馆重修落成揭幕。来自澳大利亚、智利、美国、葡萄牙、西班牙、墨西哥、新西兰、波兰、阿根延、哥伦比亚、法国、芬兰、德国等13个蔡李佛海外分会和香港、澳门、广州、中山等国内蔡李佛分会传人500多人参加揭幕仪式和归宗溯源,并举办了盛大的蔡李佛源流及发展研讨会。这是蔡李佛拳术开创165年来,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2006年蔡李佛拳术协会参加广东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一举夺得15枚金牌、12枚银牌的好成绩;2006年12月7-9日,值纪念蔡李佛创立170周年和陈享诞辰200周年之际,新会政府和蔡李佛始祖纪念会投入巨资筹办国际性武术文化交流活动,16个国家200多名蔡李佛洋弟子参加了为期3天的活动。包括在新会崖西京梅村蔡李佛洪圣始祖馆进行的祭祖活动、蔡李佛拳术文化研讨会、传统武术套路、传统狮艺比赛、内部散打观摩赛以及大型文艺晚会,并出版长篇小说《洪圣蔡李佛》、摄影集《新会蔡李佛》。

    蔡李佛拳术相关制品:主要有专题片、电影、电视剧、武术教学光盘小说以及拳谱书籍等,包括《蔡李佛小子》、《洪圣蔡李佛》、《南拳蔡李佛》以及蔡李佛功夫系列(VCD)等影像作品,以及《蔡李佛拳谱》、《洪圣蔡李佛》及《蔡李佛五轮马》等。

  据省武协统计,已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蔡李佛功夫总会或联会,习练者达300多万人以上。可见,蔡李佛拳术已不是一家、一己之私产,而是一项能够在国际上代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尽管蔡李佛拳术在世界武术界享有盛誉,并成为国际武术南拳竞赛规定套路的主要来源,但谈到蔡李佛文化发展现状,京梅村众多蔡李佛弟子都说了这么一句话:墙内开花墙外香。如今,尽管世界上蔡李佛组织及习拳的人不计其数,然而在国内这一遗产并没有得到切实推广,呈现出“内地不如港澳,港澳不如国外”的景况。甚至有很多江门人都不知道蔡李佛拳发源地就在新会京梅村。这种现象已引起了新会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为蔡李佛拳术文化的推广和发展采取了积极措施,但对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仍待进一步加强。

 

  本章图片除署名作者外,均由江门蔡李佛拳总会与传承人提供

相关视频
项目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