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人民时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返回

项目名称:鞭杆

项目编号:省Ⅳ-Ⅵ-20

图片未经许可,禁止私人转载,违者将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鞭杆


一、概述

  山西历史悠久,地处黄河中游,华北边陲,为中华文化和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山西战争频繁,民风强悍,勇于奋战,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诞生了大量的武术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鞭杆为山西的“武术特产”,鞭杆武术中包含了刀枪棍剑等多种武术器械技法的精华。同时,鞭杆又具有精妙独到的击技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其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哲学、兵学、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山西境内,从晋北至晋南均有鞭杆的传习者。椐初步调查,山西有八仙鞭、12手鞭、13鞭、15手鞭、24鞭、32手螳螂鞭、36鞭、梅花双十字鞭、三才鞭、尺八鞭、56手舞花鞭、盘龙鞭、63鞭、心意六合短棍、八合鞭、乱马撅、子母顺手鞭、纽丝鞭、九连环鞭、七星鞭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五台人张含之及弟子陈盛甫、杜大兴、武跃文等传授的驼骡鞭。目前,山西的鞭杆习练者主要集中在省城太原,并在全省各地均有传习,与此同时,鞭杆也传播于世界各地。



二、历史沿革

  山西鞭杆历史悠久,相传北宋时有杨家将杨五郎出家五台山,以家传杨家枪为本,吸取了当地的鞭杆拳术,创编了五郎棍法。事实上,鞭杆在山西产生是顺利成章的,山西盛产煤炭,人们为了生活,以骆驼和骡马组成驮帮,向外输送煤炭和土特产,以交换钱物和生活用品。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骆驼与骡马是长途运输的主要工具。晋北的驮帮主要往来于西北口外(今内蒙一带),由于路途遥远,常有强盗拦路抢劫,为了自卫必须进行武功修习,在外出运输中,深感携带刀,枪,剑,棍等武器既不方便,又惹人注意,于是发明创造了用赶骡马的鞭杆代作武器,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武术家的提炼,形成了简便实用的鞭杆技法和不同的鞭杆套路。

  经多方考证,五台县张含之传授的驼骡鞭,是在代县任继所传十三鞭的基础上,吸取各家之长创编而成的。清末时期,“鞭杆”曾传入代州(今代县)园果寺,经和尚们演练,使鞭杆套路有了充实提高。后经寺中主持教龙和尚传授给代县张连,任继、李春芳。之后,任继传给张含之,张含之传陈盛甫、杜大兴、武跃文等。2013年,鞭杆被批准列为第四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鞭杆的代表性传承人是山西大学体育学院的毛明春教授,毛明春在青年时期曾拜陈盛甫为师,详细地学习了鞭杆的技法与套路。



三、道具器材

  鞭杆多由优质的六道木、对节木、白蜡杆、藤条等木材制作而成,鞭杆根据尺寸的长短可依次分为长鞭、袖鞭、肘鞭、掌鞭。其中长鞭为13手鞭,长约1.3米;袖鞭与手臂同长,为9手鞭,长约90厘米;肘鞭为6手鞭,顾名思义与手肘相同长度,长约60厘米;掌鞭最短,为3把鞭,长约30厘米,。

  鞭杆分为两端三段,两端是鞭把端和鞭梢端,两端中间是鞭杆的三段,分别为鞭把段、鞭中段、鞭梢段。

  鞭杆的握法有正握、反握、阴阳握、半握等四种。

  其中,正握分为双手正握与单手正握。双手正握时,鞭杆水平,横于腿前,两手握鞭,两手虎口相对,手心向下或向后即为双手正握。单手正握时,鞭杆水平,横于腿前,右手握鞭,虎口向左,或左手握鞭,虎口向右即为单手正握。

  同样,反握也分为双手反握与单手反握。双手反握时,鞭杆水平,横于腿前,两手握鞭,两手虎口向外,手心向上或向前即为双手反握。单手反握时,鞭杆水平,左手握鞭,小指側向右;右手握鞭,小指侧向左,手心向上或向前即为单手反握。

  阴阳握是一手正握,另一手反握。杆水平,横于腿前,两手握鞭,一手虎口对另一手小指侧。左右可以互换。

  半握一般出现在双手握鞭中,一手正握,另一手半握。在甩鞭时有一手持鞭的情况。以虎口承鞭,或夹鞭,其余手指辅助。



四、基本内容

  鞭杆是一种非常独特灵便的武术器械,它可以随着不同的拳术而变化风格,鞭杆短小精干,它可以单双手并用,由于鞭杆无刃,可以在身体和四肢上缠滚穿梭,在掌中溜走游移,梢与把互换并用,其动作适应性极广,由于鞭杆可以吸收多种武术器械的动作,故鞭杆的动作最为丰富与多变。

  鞭杆套路有简有繁,有长有短,有双手握鞭的、有单手握鞭的,其共同特点是:器械经济简单,便于制作和携带,动作朴实无华,注重实用效果。无论男女老幼、体质强弱均可练习。其风格特点各有不同,有的动作简单,易学易练;有的内容丰富,灵活多变;有的攻防明显,勇猛彪悍;有的舒展大方,形象美观。

  鞭杆练习讲究三正四平。首先,三正是指头正、脊正、神正。

  头正。头为一身之主,不可左右歪斜,前俯后仰。头顶中心,微微领起,两眼正视前方,即可做到头正。

  脊正。脊为身之中梁,不可左右歪斜,前俯后仰。头顶上领,腰向下榻,即可做到脊正。

  神正。既眼神要正,眼睛必须正视前方,不可斜视,神情要严肃而自然,内心平和,即可做到神气正。

  四平为头顶平、两肩平、两胯平、两脚平。

  头顶平。头顶平与头正是相关的,只有头顶平才能做到头正,练习头顶平的方法,可以想象头顶一个小球或一碗水。

  两肩平。肩平才能劲顺,可以先对着镜子练习,再进行动作静站练习,保持两肩的平衡和松沉。

  两胯平。胯平才能劲正,习练者常犯的错误就是两胯不平,以致上体不中正,气不松沉。

  两脚平。脚平才能立稳,脚平才能产生整劲,方法是两脚五趾微微抓地,使脚趾和脚跟平均受力。

  同时,鞭杆练习的基本身法和技术要求还强调要沉稳、舒展与松柔。重心平而稳,气息稳而沉,古人讲:“真人呼吸以踵”。同时,还要达到精神舒泰,气息舒畅,体态舒展,一派天机活泼。其次,鞭杆练习还要求“先求缓慢,再求脆快”,动作要缓慢,缓是为了处处可用意识,慢才能使动作細密,落实。待意、气、力合一而后,就自然可以快速,干净利落。最后,鞭杆练习过程中还需要达到“知、止、定、静、安、虑、得”,即保持心静状态,让动作达到顺畅不悖劲,呼吸通畅不憋气,无过不及。



五、传承与发展

  鞭杆制作简单,便于携带,朴实无华,着重实用。无论男女老幼、体质强弱均可练习。旧时,主要用于防身自卫。如今,则主要用于锻炼身体、修身、养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鞭杆融进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如阴阳五行理论、中庸理论、中医养生理论等,使鞭杆武术具有极高的防身价值和健身作用。改革开放后,为更好地普及鞭杆创造了时代契机,现在鞭杆已改编为中国武术段位制教材,已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地传播。

  鞭杆鞭杆的代表性传承人毛明春是山西大学体育学院的教授,自幼随武术名师银连志习武。1978年考入山西大学体育系后,师承著名武术家陈盛甫,并在其指导下系统学习了鞭杆的习练技巧与方法。1984年,毛明春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武术课中教学鞭杆多年。同时,还教授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墨西哥、瑞士、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留学生,受到高度赞扬。1995年,参加首届世界形意拳交流大会,获形意拳和鞭杆一等奖。2004年,参加首届世界传统武术大赛,获鞭杆金牌和八卦掌银牌。2016年,带队参加天津全国武术大赛,集体鞭杆获优秀奖。2017年,与香港武术协会合作,并成立香港太极鞭杆总会。

 

  本章图片除署名拍摄外,均由传承人毛明春提供。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相关动态
项目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