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人民时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返回

项目名称:“张三”功夫

项目编号:市Ⅱ-BJⅥ-3

图片未经许可,禁止私人转载,违者将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张三”功夫


一、概述

  “张三功夫”,是清末民初时北京著名武术家张长祯传承下来的一套武术体系。张长祯曾在清末皇宫中担任三等侍卫,由于武功和武德出众,在武林中被尊称为“张三爷”或“张三先生”(武林界有“言必称三,手必成圈”的说法,“三”是对武艺超人者的尊称)。同时,张长祯也有一个民间俗号“醉鬼张三”(“醉鬼”二字,起初为江湖中敌对者的恶意讥称,后来成为其在民间传扬的“传奇”称号)。该套武功相传为明末清初的三位武将所创,曾以“三皇功”、“内八卦”而闻名武林,由于其创始时有“反清复明”之义,故历代皆不言其门户。张长祯人称“隐侠”,也不愿张扬门户。但拳以人显,因此在传承这门武术功夫时,简称为“张三功夫”。



二、历史沿革

  张长祯的一位李姓师傅曾告诉他,他所学的武术创始于明末清初。当时,有三位明朝武将(张氏、赵氏、马氏),明亡后,不愿降清,隐居在四川一深山内,以务农为业,常在一起研习武术。后来,三人将各自所学融汇为一体,起名叫做“普通把式”,这就是张先生所学武术的基础。“普通把式”包括两种内功功法与两种拳术套路。其中,两种内功功法包括,一种名为“穿掌通力功”,即以弓步和马步桩为基础,运用各种不同姿式的掌法,贯力于全身,使人体上下、左右的内力能够相互贯通。另一种名为“三皇吞气功”,即以导引配合吐纳的气功,可使习练者内脏坚实,骨骼肌肉强壮,身体升降自如,体肤刚时硬如铁,柔时软如绵,应变自如。而两种拳术套路包括,一种为短拳,即用于实战的功夫拳,没有花招,多用于贴身近战。另一种为长拳,又名“六家式”,据说是由六位世外高人共同研创。

  张长祯离开清宫后,家道中落,常从朋友处接一些保镖生意,走南闯北,增加阅历,丰富和完善了其武术体系。他曾在河南省柘城县附近集镇上的一座寺院内,得一位挂单寄居的少林寺僧人指导,补充广本门撞腿技法并练成了“进步鸳鸯连环腿”技法。在河北保定附近乡村清晨练功时,得一位无名老尼传授“旋转八方倒身套肘”技法。民国初年,得普渡寺一位寄居喇嘛赠“翻掌铁裆图”画卷(如今仅传下练功口诀)。

  张长祯谦虚博学,集各家之长,在前代传承的基础上,丰富了本门功法。他曾在北京西便门外五显财神庙遇一位“王先生”传“遛腿功”(融踢法、拳法、掌法等技法于走步中的一种功法)。曾向清代著名武术名家“白马李七侯”的后人学习了李家祖传的“八卦转环刀”(为一套单刀法且不同于八卦门的刀术)。曾向“贯市李家”的门徒学习了李家的绝技“金纂提炉枪”(其特点是倒提旋转,与身结合,尖纂互用,招奇实用)。此外,张长祯还与好友赵增祥学习“竹节钢鞭”(双鞭)技艺,并在北京东城泡子河畔的道观“吕公堂”与一年轻道士一起习练轻功。由于张长祯所继承的本门功夫为秘密传承,遵师命不宣扬门户,故其拳种门派名称不详,后人皆称为“张三功夫”。



三、道具器材

  “张三功夫”包括拳种、功法、器械。器械是手臂的延伸,拳械并重则增功受益。“张三功夫”器械主要有六合枪法、八卦刀。其中,八封刀为本门功夫。除此之外,还有“金篡提炉枪”、“竹节钢鞭”等外来器械。



四、基本内容

  “张三功夫”初创并奠基于明末清初,成熟定型于清末民初,形式内容系统全面,内在结构细致严谨,总体分为“本门功夫”和“外来功夫”两大类。其中,本门功夫为张长祯从本门继承所得,即由明末清初张、赵、马三位祖师退居蜀中合创而成,统称为“普通把式”。外来功夫则是张长祯从其它武术流派习得,包括少林派的腿法与肘法、藏传密宗的内功“翻掌铁裆图”、道家的轻功,以及其它门派器械的刀法、枪法、鞭法等。

  总体来说,“张三功夫”内容共可分为五类:

  1、基本功。专门为初学者而设立的身体基本素质的锻炼方法。主要包括“腿功”(耗腿、踢腿)、“腰功”(磨腰、叉掌过力)、“肩臂功”(耗肩、洗肩、反臂掌)等。

  2、内功。系统而逐渐深入的武术功法。主要包括“云手功、磨腰功、穿掌通力功、三皇吞气功、翻掌铁裆图”等。

  3、单式散手。指以实战为目的的徒手技击功夫。主要包括“四手、穿掌、鸳鸯腿、五步梅花蹬、进步三锤、肘底锤”等。

  4、拳术套路。分“大拳”和“小拳”套路,二者相辅相成。

  5、器械。含各类器械的基本功和套路。其中,六合枪、八卦刀为本门器械,“金篡提炉枪”、“竹节钢鞭”为外来器械。



五、传承与发展

  受本门传承特点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张长祯早年并不愿意对外收授门徒,而只传教给长子张绍鹏、次子张绍龄、三子张绍昌,长孙张家良。张长祯50岁后在北京闲居时,才开始选择指导一些前来求艺的武术爱好者,其中品学兼优,学有所成者,主要有于同鹤、许延增、王卓然、陈伯远、耿六、余柏龄等。同时,著名京剧艺术家程砚秋、评书表演家连阔如都曾是张长祯的记名弟子,得其指点武术功夫与技艺。此外,还有顾红等不少人得到过张长祯亲自指点,皆受益匪浅。

    张晓航是“张三功夫”第四代传人、首都体育学院“国术文化社”武术总教练。在传统武术、中医养生以及国学文化方面有着十分深厚的家学渊源。张晓航还是国内少数具有完整传承的实战派武术家之一,同时也是传统导引养生专家。被北京市政府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三功夫”代表性传承人。

张晓航,12岁被张长祯的长孙张家良收为养子,并传以本门武功。曾接受本门功夫的系统训练。并随父闯荡江湖,阅历丰富。1989年,随父张家良在河南永鑫武术馆担任教练;1990-1992年,随父在甘肃武都与师兄陈永桂共同研习武术。2000年,在北京开始指导中外学生,教授本门功夫。2003年,与北京电视台合作“京城健身潮”栏目“女子防身术”编创拍摄。2005年,成立“归真益寿文化传播公司”,进行传统武术推广交流活动。

  近年来,为了继承与弘扬这一北京特有的武术拳种,张晓航联络同门师长,筹备申请北京市武术协会“张三功夫”研究会,认真培养青年学生,以传承与发展本门武功为己任,组织“张三”功夫研究推广活动,探索本门及传统武术发展的各种途径,至今已有三年多时间了。其间与首都体育学院“国术文化社”合作,组织多次对大学生和社会团体的讲座、培训。同时,还在太阳宫公园义务教授群众进行健身锻炼,与北京电视台合作拍摄武术节目,与韩国、日本的武术文化爱好者交流等活动。

  除张晓航外,积极参与“张三功夫”研究推广的人员,还有首都体育学院茹凯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余小华教授,以及“张三功夫”传人娄斌、李光福、李兆祥等。目前传承与推广队伍已初具雏形,并基本形成“老中青”年龄梯队,以及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的良好发展态势。


  本章图片除署名拍摄外,均由代表性传承人张晓航提供。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项目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