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丝拳是以缠丝劲为本的拳术,内涵太极的阴柔,外显少林的阳刚,刚柔相济,是一门很有特色的内家拳。荣昌缠丝拳的主要特点:贴身短打、螺旋缠绕、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寸劲焠发、攻防兼顾。缠丝拳主要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江西、湖北、湖南、广西等省市传衍,尤其在重庆市荣昌、大足、合川、永川、江津、涪陵等区县,历代高手辈出。缠丝拳在武林门派中称缠门,也有称缠丝门等,在巴蜀大地有近300年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荣昌缠丝拳健身养生,长于技击,深受民众喜爱,在荣昌县习练者有数千之众。
缠丝拳历经300余年的千锤百炼,门人中的仁人志士、军旅将校、江湖豪杰、济世良医不断追求提升拳艺。众多研习者的琢磨感悟、擂台博击的实战检验、门派切磋的总结提升、缠门儒生的文化蕴养,凝聚了十代传人的研创完善,形成缠门的两大强项:拳术和正骨术。
清代中后期,多种拳术门派(缠门、僧门、岳门、洪门、字门等)等传入四川,是巴蜀武术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缠丝拳入川祖师王一川、号川一、江西人氏,道士。王一川于清雍正年间入川,从此,缠丝拳开始传入巴蜀。后来,王一川年事已高未再回到江西,其主要传人有杨为善(大足县、荣昌县、永川县支脉)、魏山峰(合川县支脉)、白一龙(垫江县支脉)、杜占鳌(广安县支脉)、钟文任(华蓥山支脉)。
王一川传缠丝拳及功法、器械于昌州区域的大足县、荣昌县等地,后来形成缠门;传十二手烂缠丝、三十六闭手及功法、器械于广安县、华蓥山等地,后来形成缠闭门。
《缠门打经》(手抄本)也称拳谱或秘籍,在每代传承中,只有掌门或个别嫡传人才有,从不轻易示人,拳谱也因此而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在中国古代,道家信守“道不乱讲,技不乱传”,缠门也有“千两黄金不卖道”的师训。道门新手弟子通过三年参访考察不合格,或习武时间不足三年则不能列入门墙,要求很严。
传统武术门派技术部分都包括拳术、功法、器械。器械是手臂的延伸,拳械并重,增功受益。缠丝拳器械主要有:缠丝七星剑、缠丝追风剑、鸳鸯短剑、蛇形剑、子午单刀、子午棍、三栏棍、缠头棍、缠丝鞭杆、回马双头枪、双锏、九节鞭、扁担拳、板凳拳;暗器主要有:镗心、统膝刀、飞标等。
缠丝拳源自道门,道家主张通过精、气、神的修炼,达到强身健体、养身修性、延年益寿的目的,从而将技击和养生紧密结合在一起。缠丝拳尊崇“道法自然”,仿生学自然之物。据许享洲说缠丝拳把八种象形动作猫腾、狗闪、兔滚、猿跳、鹰翻、鹤啄、龙行、虎扑融入拳势,尽显古意真功。
荣昌缠丝拳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拳法体系。主要包括:练步、连掺、十八难、十二时辰、肘桩、遁龙桩、滚龙桩、平桩、小练桩、半桩、四步桩、跌桩、总桩、松身、转连、连成等拳法套路;螺旋缠绕、贴身短打、以柔克刚、借力打力、攻防兼顾、寸劲焠发的拳法特征;起挂、扣拿、滚铲、断杀、吞吐、浮沉、粘贴、封闭、翻缠、追转、腾跌、逍遁等拳法技法;“六路短打要有路,八步缠丝要有步”的拳法要求,以及正骨疗伤、养身延年的修炼方法。
缠丝拳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功、根基功、套路、器械套路、打经(拳法)、点穴术等。
基本功:缠丝拳基本功又分为手型、步型、桩功、眼功。
手型是指练习武术时手的开合变化形式,主要有拳、掌、勾、指等几种。步型是指练习武术时下肢和两脚的形状,主要有定步和行步两种,其中定步又包括丁八步、摆步、玉环步、独立步、含机步、拗步、高马步和跪步,行步主要有前填(追)步、后填(退)步、螺旋步、相思步等。桩功是以达到在技击中人体的是上虚下实,动静平衡为目的的练功功法,包括定桩和活桩,定桩又分为含机步桩、独立步桩和高马步桩三个方面,活桩分为丁八步桩、九宫搬刀桩和螺旋步走转功三个方面。眼功就是训练眼神的功法,养眼、练眼、用眼是眼功的三个层次,依次递进,用眼是目的。
根基功:根基功主要包括内功、静功、缠丝功和穿桩功四个部分。
拳谚语:“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根基功是缠丝拳的重要功课之一,有别于基本功。练静功,静则生阴,练动功,动则生阳,阴阳合凝,功夫自成。缠丝拳是以缠丝劲为本的拳术,缠丝劲作为一种功法也称缠丝功。穿桩也称“打桩”,是用树木或沙袋作为打击目标,进行综合性训练的一种活桩功法,具有很强的实战功能。长期练习,功能达到转身换步灵活,打击部位准确,周身七拳均可发劲,人能够迅速穿过桩群,功即告成。
套路:缠丝拳套路主要包括姚玉堂支脉传九路套路、周吉祥支脉传六路短打套路、郑三吉支脉传龙门缠丝转缠八路套路。
器械套路:缠丝拳器械套路主要有三拦棍套路、缠丝七星剑套路。
打经:打经主要分为立步法、进步法、用拳法、用肘法、肩峰法、用腿法、钩挂拨脚法和对敌法八个方面。
点穴术:点穴术是荣昌缠丝拳的绝技之一,其理论基础是中医人体经脉学。点穴术就是运用功力,施以点、戳、打、拿、踢等技法,以击中对穴位为目标,在经脉上产生血栓塞,致使气血不能顺经脉按时流转,达到克制对手,保护自己的目的。
缠丝拳历代传人众多,名师俊杰辈出。缠丝拳一代宗师姚玉堂、周吉祥、郑三吉在荣昌传播缠丝拳中并驾齐驱,各具特色,使缠丝拳的风格各异。荣昌缠丝拳近代名师蔡德泉、于天沛、杨吉山、唐新知、杨升阳、胡世泰、李世荣等,为传承非物质文化,弘扬地方武术瑰宝,其功不可没。他们辛勤耕耘拳坛数十年,广收门徒,传授缠丝拳艺,不仅精心培育了不少徳才兼备、技艺超众的缠丝拳俊杰,而且培养了大批传人,桃李满天下,使缠丝拳在武林百花园中独树一帜。
“荣昌缠丝拳”代表性传承人有于正国、蒋远武等拳师。
于正国,男,汉族,1959年出生,5岁从其爷爷于天沛学习缠丝拳,刻苦训练,深得真传。18岁入伍,在此期间,部队提供了武术培训的机会,广泛接触南北著名拳种,并进行学习交流。10年后转业回原籍,继续研习缠丝拳,也参学其他拳种,收获颇丰,曾担任缠丝拳掌门人。
蒋远武,男,汉族,1954年1月出生,自幼酷爱武术,八岁拜于天沛老师为徒,经过五十余年的刻苦习练缠丝拳技艺,系统学习、掌握了缠丝拳的历史沿革、风格特点、整个套路、技击功法、器械、穴位、药功等。1985年参加四川省组织的武术遗产整理挖掘工作,为荣昌缠丝拳提供了相关资料,也获得了相关荣誉。
如今,传统武术呈中兴之象,面临历史上发展的盛世,为荣昌缠丝拳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的机遇和展示的平台。为了与时俱进,缠门确定了以拳种为依托,推进社团化管理进程,于1999年成立了“荣昌县武术协会缠丝拳分会”。为了做好荣昌缠丝拳的权益保护,荣昌县缠丝拳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报了“缠丝拳”注册商标。2013年,荣昌县缠丝拳协会派出21名参赛人员出席2013年第四届中国四川峨眉国际武术节,参加了本次赛事的传统拳术、传统器械、对练、集体拳术四个项目,共获得奖牌49枚的好成绩,其中金牌4枚、银牌18枚、铜牌27枚。
本章图片除署名拍摄外,由荣昌武术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