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两翼猿拳”由张少祥先生所创,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此拳种将“通背”与“劈挂”的精髓融会贯通,在身法、步法方面独树一帜,并有一套独具特色的训练方法。单练套路和对练套路具有很好的观赏性,格斗技法在对抗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该拳种目前在天津市北辰区、红桥区均有习练人群,其中以北辰区双街镇“汉沟英武少林会”为主要载体,该武术团体也是由张少祥先生创办,目前会址位于汉沟村农贸市场内,百余年来一直以“两翼猿拳”为主要传授项目,至今活跃在天津武术界。汉沟村位于北辰区北部,曾是北运河漕运的一个重要河港,因其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曾吸引不少艺人在此开场卖艺甚至安家落户、收徒授艺,张少祥先生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两翼猿拳拳理遵循传统文化理论,不论定式、动势均遵循阴阳之理,大开大合、吞吐含放,对于基本功的训练更是遵循现代医学和科学的训练方法,有助于青少年在身体发育阶段的体智成长,增强自我约束力和身体协调性。
此拳术以其优秀的传统拳理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吸引着一代代练习者,并培养出许多武术界优秀人才。其中刘德明、张瑞兴等在抗日战争中投身革命队伍,利用所学在部队作战中发挥了先锋作用。
十九世纪末伴随着关东地区的逐渐开放,山东流民出关谋生者日益增多。作为进京北上的必经之路,天津就成为了“闯关东”行程的重要站点,而当时作为漕运港口的汉沟村习武气氛浓郁,更是吸引了不少镖师和拳师。张少祥先生当时就是北上大军中的一位,他出生于清末,祖籍山东,自幼习武,因家贫以卖艺为生辗转到天津定居于北辰区汉沟村。拜于当时在天津以卖艺掩护身份、实则从事革命工作的通背名家赵雄万先生门下学习通背拳,后又拜劈挂拳名家郭长生为师学习劈挂拳。张少祥将两位师父的拳术精髓融化贯通,创造出“两翼猿拳”,并在汉沟村成立英武少林会教授此拳种。
张先生武艺高超,吸引了当地很多爱好武术运动的青年人前来拜师学艺,由此两翼猿拳得以弘扬开来,并经代代相传得以不断继承和完善。北辰区志关于体育武术一栏中有如下记载:“汉沟武术由张少祥始创,名为‘群英武术社’。”20世纪80年代更名为“英武少林会”,曾培养出许多武术界知名人士。
器械套路:疯魔棍,劈挂刀,通背剑,苗刀,子龙大枪。
文场制品:大图旗、门旗、彩旗、大鼓、鼓箱、大锣、引锣、表演服装、帖子
武场制品:训练用品:沙袋、护具、木桩、训练球
兵器:丈八蛇矛、单刀、双刀、朴刀、苗刀、春秋刀、长袍剑、短袍剑、棍、铲、花枪、盾牌、双锤、双钩、九节鞭、匕首、双头蛇。
两翼猿拳相比于其他传统拳术,其步法变化更为灵活,技击技法招招相随,实战用法独具一格。此拳法遵循“正、顺、活、合、快、力、巧、精、妙、绝”十字口诀,并有慢拉架子快打拳之说。
此拳术讲究:大开大合、猛劈条直、搂臂合腕;含胸拔背、收腹敛臀;拧腰切胯、合膝钻足;沉肩下气、叩齿舔腭。动作柔活舒展,放长击远。长期练习此拳术会使得形体健美,肌肉含而不露、训练而成的肌肉均为条带状。
武礼:抱拳礼、注目礼、持械礼
手法:劈、崩、托、贯、挑、云、截、抄、按、撞、斩、戳。
步法:顺带步、提离步、坐跛步、浪行步、蹤步、侧庄步、拧转步、拗绞步、剪步、扣步。
两翼猿拳拳术部分:
一路两翼猿拳
穿林撩阴掀踹腿抽身换影挑踢腿
野马奔潮单起脚反弓一力勾子腿
拐子起势点桩腿乌云照顶旋网腿
二路两翼猿拳
缩身下式双截手侧身纵步伏虎势
提离拧转闪劈掌透步连环单展手
抢门五花串连炮当面定计拦山腿
另有拳术:一路劈挂,二路青龙,三路飞虎,四路太淑、大架子。
对练项目:空手夺刀、空手夺花枪、空手三节棍、空手夺朴刀、空手单刀枪、花枪对练、大枪苗刀对练、朴刀枪对练、春秋刀群枪、盾牌刀花枪对练、空手对练拳、三人空手对练拳。
两翼猿拳的功法:1、抡臂活肩法;2、乌龙盘打法;3、肩臂互相靠打法;4、柔韧练习法;5、力量训练法。
此拳术以汉沟村为起点,经历了百余年的代代相传,在区域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汉沟村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的一面旗帜。汉沟英武少林会作为此拳种的载体,每年春节都积极参加各级单位组织的庙会活动,广受好评,并为天津武术界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武术人才。
第一代创始人张少祥先生之后,第二代传承人中刘德明、张瑞兴等投身革命队伍,利用所学在部队作战中发挥了先锋作用,扩大了该拳种的影响力并验证了该拳术的实战性。解放初期商子廷在北京武术比赛中获第一名,吸引不少年轻人慕名前来学习两翼猿拳,为该拳种建立起了群众基础。
第三代传承人在1979年举办的“天津市武术邀请比赛”中获得对练项目的全部金牌,其中刘宝玉后成为天津市武术队总教练,李邦勇后参加1984年天津市首届散打擂台赛获70KG级金牌,使得两翼猿拳在天津武术界得到广泛好评,进一步扩大了该拳种的影响力。
第四代练习者中郎荣标曾获得各项国际国内大奖,后创办霍元甲武术学校,开通了该拳术练习者走向专业武术队的通道,从此练习者们有机会进入到专业武术队进行学习训练,使该拳术走上一个新台阶。
至今第五代传承人在参加的各种武术比赛中屡获殊荣,第五代传承人虽均为青少年,但在参加的各种武术比赛中也是硕果累累,是当今传承该拳种的主要力量。其中滕鹏曾被天津市武警总队塘沽支队聘请为武术教练,大学期间成立天津科技大学国术会,把该拳种带进了大学生社团。该项目传承至今,在汉沟村训练馆中的习练者多为青少年,保持着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和继承前景。因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发扬,此拳术积累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并在天津市武术界受到认可和好评。
时至今日,汉沟村武术馆内商子凤先生还在一如既往地向本村及周围住址的青少年们传授两翼猿拳。作为主要传承人的商子凤先生,出生于1949年,8岁开始学习两翼猿拳,是第三代传承人之一,习练该拳种已有60余年的时间。商先生练习武术一方面是受汉沟村尚武之风的环境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其兄长的影响,其兄商子廷解放初期在北京武术比赛中获第一名,在天津武术界名噪一时。怀着对武术的向往商子凤拜在两翼猿拳门下学习该拳种。
2011年,在汉沟村委会和北辰区、镇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起训练场馆,为该项目的有序传承提供了场所,目前每天约有40-50名中小学生到馆中进行训练,武馆会员人数愈百人。该项目当代传承人积极参加各级单位组织的武术比赛、交流活动,硕果累累。
目前传授该拳种的教练员都是义务教学,随意性较大。并且对于该拳术的拳谱、实用格斗技法等还有待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整理、存档,所以为了把这项优秀的传统拳术更好的继承下来,还需要进行更加严谨、更加有组织有计划的保护措施。
本章图片均由传承人腾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