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运动已有愈千年的传承历史,具有鲜明的历史价值,早在秦汉时代就有文字和文物的记载。摔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如:角抵、角力、相扑、争交、掼跤、较力之戏等等,是人类最初的自身防卫手段的发展和提高。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摔跤是我国民族体育的一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各个民族,成为世俗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武术竞技中的重要项目。对于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广泛的社会价值。其特点是两人在徒手的直接接触中进行较量,使用手脚腰部的技术,将对方摔倒,使其身体的一定部位着地。它是一项力量、技巧、智慧、毅力、搏斗等相结合的运动,经历代跤手的积累、传播、发展提高,为现代体育竞技中摔跤(例如自由式摔跤、古典式摔跤、柔道等)奠定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和提供了借鉴资源,具有明显的现实价值。
沈氏中国式摔跤以“散手快跤”为主要特点,技术与基本功环环相扣,器械的辅助练习,加强了对基本功的练习与掌握,深化了技术动作的实用性,同时部分辅助器械练习还可以单独作为表演内容,比如“石锁”、“皮条”等。练习过程中突出“练、摔、说”三个字。
沈芳,身高有一米九,人称沈大个,说话嗓音洪亮。他身上肌肉发达,平衡能力甚佳。以编外扑户的资格入营参加清朝善扑营的表演和比赛活动,因跤艺超群,特恩准入营晋升二等扑户。沈芳传其子沈友三(亦名沈三),在天桥练把式摔跤为生,亦颇受人欢迎,因其摔跤技艺超群成为“天桥八大怪之一”,逐渐形成了沈氏独特的摔跤技艺。沈友三传其子沈少三,父子二人在北京天桥摔跤卖艺,1943年同父亲到达开封,以在相国寺卖艺为生并在东大寺内教授摔跤技艺。沈少三曾作为国家队教练员带队参加国际比赛,培养了很多优秀的选手,沈氏摔跤在中原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沈少三的儿子沈志刚、沈志坤和他的孙子在摔跤项目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沈氏摔跤”在技艺上沿袭了中国式摔跤的技术特点,对发展中国式摔跤具有鲜明的价值。随着“沈氏摔跤”的传播与发展,也为现代体育竞技中的自由式摔跤、古典式摔跤、柔道等其他类别的摔跤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技术基础,提供了借鉴资源。如今,“沈氏摔跤”经历了家族的五代传承与发展,已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技艺及技法理论,并著以相关专业书籍,为促进“沈氏摔跤”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沈氏摔跤”常用的器械包括:皮条、地秤子、天秤子、滑车、石担、石锁等。通过器械的辅助,加强对基本功的练习与掌握,深化技术动作的实用性,同时部分辅助器械练习还可以单独作为表演内容,比如“石锁”。
“沈氏摔跤”内容丰富、技法多样、变化灵活,由沈少三和沈志坤父子出版的《中国躀跤》一书,详细记录了沈氏摔跤的历史发展、理论和技术内容。技术内容包括:
器械(辅助)技艺包括:推子技艺、皮条技艺、石锁技艺等。
徒手(基本功)技艺主要包括:摆腰、涮腰、盘、抽、咯蹬步、跳八扇等。
跤跘技艺主要包括:揣、坡脚、川腿等。
1、器械练习
小推子、大推子、小棒子、大棒子、大拧子、大砖、皮条、沙袋、石锁、地秤子、天秤子、滑车塑绳(大绳)等。
2、徒手练习
腰功:摆腰、长腰、涮腰、旋转腰。
腿功:踢、盘、跪、过、抽。
步法:背步、盖步、车轮步、败步、咯蹬步、矮子步、跳八扇、跳黄瓜架等。
跤绊动作:个人徒手练习,崩子、别子、钩子、坡脚等。
3、跤跘练习
两人穿摔跤衣,练习摔跤绊子,揣、入、钩子、别子、坡脚、披、挫、川腿、大得合、小得合等。
沈氏摔跤的传承主要以沈氏家族为主体,秉持以跤会友,义务教授的优良传统,从北京天桥传入河南开封延续至今。
第一代 沈芳(1859-1936),最崇尚摔跤,因无旗籍,以编外扑户的资格入营参加善扑营的表演和比赛活动。因跤艺超群,品德高尚,颇受赞许,特恩准入营晋升二等扑户。
第二代 沈友三(1894-1946)亦名沈三。自幼跟曾祖父学习摔跤,后又拜头等扑户“神跤”闪德宝、夏五巴、冯德禄等为师,还得到宛八爷、瑞五爷、李福大爷、红果张大爷等老前辈的指点。1931年,获沈友三在天桥卖艺以后,不仅爱钻研摔跤,而且也爱研究其他人表演。那些硬气功如砸砖、砸石头、踢砖、打砖,几乎无所不能。获得北平市摔跤比赛冠军;1933年10月代表北平参加在南京举办的全国比赛又获得冠军。因其摔跤技艺超群成为“天桥八大怪之一”。
第三代 沈少三1928-今,1940年即随父亲沈友三在北京天桥摔跤卖艺。1943年同父亲到达开封,以在相国寺卖艺为生并在东大寺内教授摔跤技艺。1953年入选河南代表队参加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会,随后入选民族体育代表队,还前往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汇报表演,并受到亲切接见。之后,先后在河南省出任武术、中国式摔跤、国际式摔跤、柔道等代表队的教练,曾作为国家队教练员带队参加国际比赛,培养了很多优秀的选手。先后受到过国家体委、国家民委、中国摔跤协会等的表彰,表彰其为民族体育以及摔跤做出的突出贡献。1985年沈少三荣获“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称号;1993年,国家体委为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贡献奖”;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荣获“全国民族体育模范个人”称号,并受到李岚清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同年获得“河南省体育运动50年荣誉证书”;2005年,获中国摔跤协会和中国式摔跤发展管理委员会“杰出贡献奖”;2010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活动中,中国式摔跤被列为河南省“十大新发现”;2011年,沈氏摔跤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沈少三被定为“摔跤【沈氏摔跤】代表性传承人”。
第四代沈志刚、沈志坤,沈志刚,积极参加中国式摔跤的推广、研讨、竞赛组织等活动;沈志坤利用课上课下的时间教授学生与爱好者相关的技艺,搜集整理文本资料编撰专业书籍。
本章图片除署名拍摄外,由沈少三与沈志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