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李佛是南拳优秀拳种之一,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手法重攻防配合,步法灵活而稳健,发劲刚中带柔,讲究发声与动作的配合。动作舒展大方,拳路气势磅礡。蔡李佛始祖陈享公集蔡、李、佛门诸派绝技,参众妙,集大成,去芜存菁,加以变化。技法源自少林佛门,以冠蔡福、李友山两师姓氏于首,故命名为“蔡李佛”。
蔡李佛拳派始祖-陈享(1806-1875),字典英,号达亭,系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拱北里人。
陈享是清朝晚期岭南武术界的传奇人物,杰出的技击名家。其幼年聪颖,爱好武术。七岁便随族叔陈远护(族谱记载辈份比陈享高四辈)习技。陈远护乃少林俗家弟子,镖师出身,曾师从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的“独杖禅师”。独杖禅师为“洪佛拳”高手,晚年深居于新会圭峰山等地。在陈远护的悉心教授下,陈享十五岁时已练就一身本领,并在崖西坑头村及新会周馆等处任教。因其技艺高超而闻名乡里。
1823年,陈享为求深造,经陈远护推荐,投拜至善大师门徒李友山(新会七堡人)。四年后,为臻更高境界,其征得李友山同意,前往罗浮山白鹤观又拜蔡福(即青草和尚,花名烂头和尚)为师。蔡福的少林内家功夫造诣甚高,他见陈享学艺极有诚意,品行优良,根基甚牢,且悟性过人,于是收之为徒。此后近十年,蔡福将佛家心法、少林内功及医术悉数授予之。由于陈享刻苦好学,锲而不舍,近而立之年终于学得大成,辞师返乡。
陈享自小深受“反清复明”思想熏陶,只想为百姓除害,时刻牢记蔡福临别嘱咐“不便为仕”的师训,使尽千方百计辞掉官职。在新会城开设“永胜堂”药店,悬壶济世,并苦心钻研武学。前后花了两年时间,将历年所学,去芜存精,集多家掌法、腿技、拳术之长,于道光十六年(1836),独创刚柔相济、攻防兼备的武术训练体系。为报答三位恩师培育之恩,命名为”蔡李佛拳”。陈享应乡中父老之邀,在京梅“缘福陈公祠”设立“洪圣”武馆,传授武学。因身怀绝技,技艺非凡,故名扬四方。两广各处的武术爱好者纷纷投于门下,京梅村遂成了蔡李佛拳派的发源地。
1839年-1840年间,林则徐在广州发起“禁烟”。陈享义不容辞,协助林则徐训练义勇水师。鸦片战争爆发后,他毅然率领众弟子投入广州虎门水师衙门麾下,英勇抗击外来侵略。因清政府屈膝投降,林则徐被贬,香港被割让。他看透了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带众弟子返回京梅,抱著“以武强族”的信念,积极宣扬“吾技进可御外侮、退则强身健魄”的主张。一边悉心传授武技、一边抓紧策划“洪圣”武馆的组织发展,待时机成熟,即于1845年在京梅设“洪圣总馆”和“祖师堂”,指派陈大楫、陈典桓、陈燕贻、龙子才等多名高徒分赴两广各地,开设四十多间“蔡李佛洪圣馆”。
其“蔡李佛洪圣馆”负责人及分布:陈大楫于广州、陈典尤于南海、陈典垣于佛山、陈典承于中山、陈谋庄于番禺、陈典邦于东莞、陈典惠于开平、陈典珍于台山、陈孙栋于恩平、陈承昱于鹤山、陈大威于肇庆、陈承显于会城镇、陈燕贻于江门、龙子才于广西寻州。此外,陈大成、陈胜典、陈谋荣、陈典洪等在新会的二十六条乡设分馆。由于组织得力,一时间,蔡李佛洪圣馆如同天女散花,发展神速。
1853年,太平天国攻陷南京,曾国藩在各地征募乡勇。陈享因为曾是朝延命官,恐自己被征用沦为鹰犬,遂与妻子黄氏携幼子安伯及官伯分别到南海、顺德、中山、东莞等地躲避,借机弘扬蔡李佛拳。
1868年,陈享落叶归根,重返故里。他继续指派高徒主理各地分馆。是时,京梅始祖馆由长子安伯主理,新会各地和江门的分馆由次子陈官伯及首徒龙子才主理,佛山分馆则由张炎接替年老且双目失明的陈典垣为主理。陈享在家安度晚年期间,仍孜孜不倦,系统辑编武学理论,专注著书立说。将少林内外功法、跌打医术、佛家技击心法,西洋搏击技法等特点,结合自己平生所学和多年的实战经验、教学体会总结编成《蔡李佛技击学》等书,以传后代。
陈享创立的蔡李佛拳,拳路气势磅礴,别具一格,有“南拳北派化”之称。蔡李佛拳集蔡、李、佛门诸山绝技,去芜存菁,加以变化,以抛、吸、挂、扫、插、擒拿、爪、鞭、劈等手法为经,以合、钉、撩、踼、扫、截、勾弹等脚法为纬,攻击快、狠、准。
其中有拳术39套,对拆类54套,器械类64套(其中棍术14套),桩类练习法18套(俗称18木人桩),狮艺套路9套,内功练习套路等合共193套。技击手法有30种,掌法有28种,桥法有29种,捶(拳)法有35种,身法有14种, 腿法有16种,步法有18种。其武术体系相当庞大,并订下辨别同门以“域”、“的”、“益”、“吓”、“鹤”五音为标志。
蔡李佛拳术手法众多,以“擒、拿、挂、捎、插、抛、极、标、顶、撞”为主,动作舒展,活动幅度大,集南北腿法、身法,多跳跃,步法灵活,以长短劲,长短桥结合使用,使用时刚极似柔,柔极似刚,吐之愈长,吞之愈短。蔡李佛拳集中了蔡、李、佛各家之长。如:“佛”家擅长掌法,攻防多用掌,长短桥结合,左右并用。“李”家则偏重长桥大马,与偏身侧马,直臂挥舞,步稳架大,势雄力猛,多以左掌为防、右拳为攻。而“蔡”家则技法全面,长、中、短桥并用,左右手兼施,攻防严谨,手法多变,招打连环,马步灵活,闪转进退,腾跃自如,腿法更为独特,与南北各派尤为不同,非但凌厉速疾,一发连环,更兼手脚并用。
蔡李佛拳风格特点为:身型端正,腰活肩松,动作舒展大方,活动幅度大,套路结构的活动范围比南派各家较大。步法稳健而灵活,快速而多变,有“定步如坐钟,活步似浮云”之称。腿法凌厉而速疾,有“脚法似流星”之喻,更有“无影脚”之称,多屈伸性腿法,一发连环,更兼手脚齐发。手法全面,长、中、短桥并用,左右开弓,讲究攻防技法配合,招式势势相连,变化莫测。“姜子捶”,是该派独特之手型。劲力充沛,刚柔相济,刚而不僵,势雄力猛,有推山移海之势。柔而不软,手出如轮转,多以圆弧运动,有四两拔干斤之妙。力点准确,用力顺达,多用爆发劲,有如“小钟敲破大石之象”,一触即发。吸气以蓄劲,呼气以助发力,发声更为吐气以助发力。发声与动作配合,助威助势。
“鸿胜蔡李佛拳”始祖张炎,幼年随其叔拜访过陈村陈享,得陈享指导蔡家、李家拳法。后因村规武技不传外姓子弟,投往广西八排山青草和尚处再造高深,张炎入八排拜青草和尚为师后,苦练佛家拳法及医药。张炎返扺佛山景胜街设馆,号“鸿胜武馆”。鸿胜蔡礼佛拳一脉的传承主要为:张炎→梁桂→潘狄→潘城。
“洪圣始祖馆”由三祖陈耀犀主理时,易名为“雄胜始祖馆”。先前香港、佛山等地的蔡李佛武馆已易名为“雄胜”或“鸿胜”。直至2001年12月,始祖馆重修落成又恢複最初的馆名。蔡李佛拳诞生一百六十多年,现枝繁叶茂,成为中华拳术的一大流派,风行岭南,遍及亚、欧、美、澳五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
赵民安,现任香港中国国术龙狮总会龙狮艺、国术、擂台裁判及套路教练。1973年跟随鸿胜蔡李佛派潘城学习拳术,搏击及狮艺。1976年开始参与擂台搏击比赛,在港先后获得铜牌、银牌、金牌,银盾及金盾奖,其出外比赛中曾先后获得1980年第五届国际华人武术擂台赛(马来西亚)轻乙级殿军,1982年中华国术第二届亚洲锦标赛(台湾)轻乙级殿军,1983年中华国术第四届世界锦标赛(台湾)轻乙级亚军。赵民安在师父潘城的支持下,1992年开始教授蔡李佛拳术及龙狮艺,成立赵民安国术会。
本章图片均由赵民安先生提供。